想学习网格设计详细经验方法?看这篇干货文章就够啦
很多人想学习些关于网格设计的详细经验及方法。
经过精心搜集了大量素材与资料,今天,我们关于网格技术的文章终于与大家见面了。内容丰富实用,所以,各位记笔记的朋友们,不妨提前准备好小本本哦。
第一:什么是网格?
在深入学习网格设计技巧之前,我们有必要弄清楚,究竟何为网格?为何会有网格系统的概念?网格系统的设立,旨在解决哪些设计方面的问题?
实际上,提及网格的起源,我们需回溯至文艺复兴时代。那时,为了追求极致的美感,艺术家们在绘画领域发现了理想的比例布局,进而尝试运用辅助线来达成所谓的「完美」构图。
马萨乔,《缴纳赎金》,布兰卡齐礼拜堂,1425年。
在13世纪,法国建筑师Villard de Honnecourt巧妙地将网格系统与黄金比例相结合,从而设计出一种图表。这种图表能够确保版面内容与边距的布局达到完美效果。时至今日,这一方法依旧被广泛应用,众多杂志和书籍的排版设计中都能找到它的痕迹。
因此,设置网格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设计中的美感难题,借助网格,可以使原本混乱无序的信息得以纳入一个优秀的结构框架之中,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并在这一过程中大幅增强版面的审美价值。
1. 网格的结构
实际上,网格是一种结构,它通过线条的垂直排列或交叉来形成一种参照边界。借助这一参照边界,我们能够在单一的空间内,将容器内的内容依照参照线进行排列,以此达到有序的布局和分布。这样做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视觉秩序感,还能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增添美感。
网格作为一种结构存在,其本身往往并不显眼(尽管在少数作品中网格被用作装饰元素),然而,这种结构却会对内容元素的布局产生影响,进而作用于信息的排列美感与阅读效率。一旦确定了网格的边界与约束,设计师便能够依据网格,对内容的位置比例进行细致调整和约束,从而实现一个较为理想的版式设计。
在我们生活的四周,实际上可以发现众多网格的应用实例。例如,我特别钟爱的那款宜家设计的网格储物柜。
不过,当前网格技术最常被应用于书籍和杂志的排版设计领域。事实上,网格系统的产生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印刷和制版的相关问题。因此,随着印刷术的兴起,网格技术也应运而生,并且其应用范围和体系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
2. 网格的制版
在平面设计领域,网格系统应用广泛,尤其在书籍装帧和印刷方面尤为突出。因此,对于那些从事平面设计或视觉相关工作的同仁,我强烈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妨阅读一下这本著作。
此书系瑞士设计师约瑟夫·米勒–布罗克曼所著,名为《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书中详述了网格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及其操作技巧。其目的在于向平面及空间设计师提供实用工具,帮助他们从理念、结构组织及设计层面,更加高效、自信地应对视觉问题。
书中的众多技巧和排版设计,大多能够直接学习并立即应用,而且掌握起来极其简便。
实际上,大部分设计师对为何需构建这样的秩序体系既不知情也不明了。因此,若想有效且合理地运用网格系统,深入研究网格的各个原理是必不可少的。只要不觉得繁琐,任何投身于网格研究的人都能发现,借助网格系统,他们能更迅速地解决设计难题,同时使设计作品更具功能性、逻辑性和视觉上的美感。
——约瑟夫·米勒-布罗克曼 」
当然,我强烈建议各位阅读实体书,这样查找信息更为方便。此外,这本书的纸质版触感极佳,我本人也在某东上购置了一本,闲暇时随手翻阅,不仅能提升审美,还能顺便锻炼自己的排版技巧。现在,我还将我的购买链接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方便吧。
第二:网格的组成部分
讲了网格的历史,接下来咱们就开始讲正式的网格使用方法啦。
目前,网格设计主要应用于两大领域,其一为印刷出版物,诸如海报、书籍、封面等;其二则为电子产品的显示屏,例如 iPhone、iPad、Windows 等,这些在 APP 设计、H5 设计以及 Web 设计中尤为常见。
在这些多样化的网格布局方案中,普遍存在一些基础构件,例如边缘间距、列宽度、排水槽以及相互交织的模块。这些基础构件共同构筑了复杂的网格结构。因此,在运用网格设计技巧进行绘图之前,我们必须先掌握每个构件的详细含义及其应用方式。
1. 网格边距
网格边缘与内容之间的空白,称为边距,它代表内容与容器外沿的间隔。在印刷品上,容器指的是纸张的尺寸;而在数字界面设计中,容器则是指设计稿的分辨率。设置这样的边距,一方面是为了确保信息不会超出安全阅读范围,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使内容更加集中于中心区域,避免因内容过于靠近边缘而影响阅读体验。
在APP界面布局中,边距这一概念同样重要。以@2x分辨率为例,众多APP在内容与屏幕边缘的距离上,普遍选择了24像素作为标准,例如淘宝、支付宝和微博等应用便是如此。然而,也有一些APP选择了32像素的边距,例如微信、QQ和知乎等。大家可以通过截图并调整至750像素宽度来亲自测量,当然,关于如何更合适地确定边距,文章后续将进行详细阐述。
2. 列宽及水槽
在内容区域的中心部分,除去边距,网格主要由列宽和水槽构成。列宽指的是每列中间的宽度,而水槽则是每两列之间预留的空间。列宽影响着网格的复杂度,水槽则决定了内容的疏密感。
3. 交叉模块
这所指代的是网格内部的交汇地带,本质上是一个空间单元。我们能够将固定的图像或是文字段落直接嵌入到这一模块之中。当然,后续还会提供实例进行详细阐释。
所有网格,其构成要素主要位于上方,这些要素共同构筑起了庞大而繁复的网格系统,即Gird System。
第三:三种常见的网格
在我们的设计方案中,目前这三种类型的网格被广泛采用,并且它们完全能够满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需求。
1. 单列网格
在我们当前的设计方案中,最为普遍的布局形式便是这种单一的列式网格。这类网格大多以水平或垂直的方式呈现。以我们现在推送的文章为例,它实际上是由水平式的单列网格构成,而文字与文字之间的间距,则构成了类似水渠的形态。这种布局方式,目前来看,是最为简便的网格设计之一。
实际上,通过调整文字的行间距,我们就能实现对间距的控制,无需额外设置过多信息。只需确保每列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即可。
2. 多列网格
多列网格,正如其名,指的是由多列构成的网格,其中存在相互交织的关系。实际上,在创建时列数越多,网格在实际应用中的覆盖范围就越广泛,能够对齐的内容也就越丰富。然而,若处理不当,信息也可能会变得零散。
咱们根据这个网格,简单排一些文字,看看效果
再把线去掉,顺便加点颜色看看,再修饰一下细节~~
实际上操作起来并不复杂,当然,我所展示的仅是随意组合,大家不妨在保存这篇文章之后,找些空闲时间亲自尝试一番——相信你们的作品定会超越我的。
3. 交叉网格
这种交叉网格结构易于理解,它本质上是一种结合了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交叉网格。这种网格的节奏感相当出色,非常适合用于海报、杂志封面等设计。此外,在不少应用程序以及网络页面中,这种布局模式同样适用。
比如:
大家应该都领悟了不少吧,我再重申一遍,仅仅是观看是不够的,在此我鼓励大家动手多加实践和尝试,唯有亲身实践,这些知识才能变为你个人的技能!加油,奥利给!
第四:界面设计中,如何使用网格布局
在界面设计中,我们如何通过运用网格来规范版式,使设计显得更有序、更有规律、更加赏心悦目呢?实际上,方法并无二致,只是容器类型有所区别而已。
1. 先定边距
在制定规划网格的前期,我们首先要确定内容与容器边缘之间的距离,只有这一步完成并确定了,我们才能着手进行网格的绘制工作。
在APP设计领域,通常我们会遇到24、32、40这三个边距单位。对于信息较为紧凑的界面,24单位较为适用;相对而言,若界面信息较为松散,或产品偏向工具性,则40单位更为合适。当然,不少产品也会选择32这个较为中性的数值。
图中标注③的部分代表边缘区域,②处所示为水槽区域,而①所标记的则是另一片边缘地带。
在进行Web或PPT封面设计时,考虑到屏幕的横向特性,我们可以适当放宽边距,一般选择100、200、300像素不等,具体数值可依据个人审美偏好来决定。
2. 确定列数
确定了边距设置后,接下来关键的一环便是确定列的数量。列数的设定直接关系到页面信息的分布密度和适应性。在APP界面设计中,4至6列的布局较为常见,而在网页设计中,10至12列的布局则更为普遍。
制作PPT或是网页时,我个人的偏好是选择12列布局,这主要是因为它具备极高的灵活性,并且尺寸适中,恰到好处。您可以根据附图(以@1x为基准)来确定您的设计稿件中列数的具体数量。
3. 设定水槽宽度
确定了边距和列数之后,我们接下来要确定的,便是水槽的具体宽度。
在移动端设计领域,我提出一个建议:水槽的最小间距应设为16,然后以4为间隔逐步增加,例如16、20、24、28、32、36等,具体宽度需根据产品特性来决定。若屏幕内容密集,我推荐采用20、24等较小的间距;而若内容稀疏,整个屏幕几乎空无一物,则可选择32、36等较大的水槽边距。
在网页或演示文稿的封面布局中,以8为基数进行倍数增加更为适宜,例如16、24、32、40、48、56等,这样的宽屏尺寸,在设定水槽边缘的开放空间时,能够提供更广阔的余地。
水槽旁边的线条,以及Sketch内置的各种工具,实际上均能完成这一任务。借助这些工具,我们能够轻松地实现预期的效果。而在Photoshop中,可能就需要我们亲自绘制矩形并量取尺寸,随后再拉出辅助线。
4. 按照网格调整设计稿
一旦网格确定下来,我们便可以依据网格来设定界面元素之间的距离和大小,力求确保各元素之间的垂直距离保持统一。
定义完网格后,接下来的步骤其实相当简便,只需依照网格来设定内容的边界。我们可以手动调整文字的边缘距离,亦或图片的尺寸,确保它们与网格尺寸相匹配,进而提升整个页面的协调性。
第五:熟练掌握&插件提效
掌握了方法之后,实际上就要在日常中积极搜集众多优质的网格设计作品,同时加强实践练习,去体会网格布局的触感。归根结底,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练习,不断发现并总结问题,才能真正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增强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
不要完全被网格约束
网格线本质上仅是一种辅助性的指引,它并非对内容布局施加严格的限制。例如,某些文字可能会超出预设的网格边界,即便严格遵循网格进行排版,也可能引发问题。因此,网格仅作为参考,不应过度拘泥,以免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
横向的水槽高度需要保持统一
在APP的设计过程中,由于各信息单元的高度参差不齐,我们难以采用等距网格进行规范,通常转而控制模块间的距离。特别是在较大模块之间的间隔中,我们应尽量确保水槽的高度保持一致。
2. 网格插件神器下载
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构建网格布局,在此我还向大家介绍几款制作网格的实用插件,它们操作简便,功能强大,值得信赖,评分高达五星。
Bootstrap Grid( Sketch 使用)
借助这款插件,用户在 Sketch 软件中能够轻松构建个性化的网格布局,无需经历复杂的配置过程,仅需简单操作两步即可完成设置。
还支持针对不同的尺寸,自定义生成不同的网格参考线~~
flavor( Sketch 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