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画笔到数字时代,BAZAAR封面设计变革史,你了解多少?

时间:2025-09-08作者:admin分类:排版与出版物设计浏览:4评论:0

从绘制图案到借助剪刀进行细致的拼接,再到数字时代的科技融入,杂志版式设计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整体布局的安排,细节处字母的摆放,都是创作者反复斟酌和精雕细琢的成果。即便经过岁月洗礼,在再次被阅读时依然能体会到他们非凡的洞察力,生动的情感传递以及空白处的内敛意蕴。而BAZAAR的封面创作历程,在时尚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封面上的每一次探索、每一次革新、每一次突破常规,都促使BAZAAR持续为时尚设定新的标杆,同时也是创作者们秉持BAZAAR理念,向自身及时代提出反思。

回想1867年11月,首期《Harper's BAZAR》问世了。封面画的是两位身披白纱的女士,背景是如画的景致。版面上方,有四位夫人肖像,她们戴着当时最流行的帽子。这些帽子的设计,源自那个时代的女神——法国的欧仁妮皇后。彼时,法国的时尚被当作全球风尚的标杆。BAZAR是连接这个时尚前沿地带最新风尚与美国女性之间的纽带。在工具不够精良,技术尚不成熟的19世纪,BAZAR凭借画笔在封面上精准呈现了那个时代最前沿的时尚风貌。

1867年第一本《Harper's BAZAR》

在创意与庄重共存的封面设计时期,《Harper's BAZAR》作为率先主张女性平等权利并鼓励女性探索全新生活途径的权威杂志之一,当社会普遍认为骑自行车会危害女性身体且暗含支持女性政治参与的情况下,该杂志将骑自行车的女性画像放在了封面上。裙摆飘动时,女性的心声和刚毅的立场在深红与墨黑的强烈色彩反差下,慢慢绽放。

《Harper's BAZAR》1869年3月那期杂志的封面

十九世纪期间,摄影艺术出现,到了1888年,《Harper's BAZAR》杂志率先以图片作为封面,封面上的模特拥有精心打理的卷发,以及轻盈飘逸的袖子,并且腰部线条紧束,这些细节都反映了那个年代上层社会的时尚风貌。1930年,BAZAAR里第三个"A"登场,同时《Harper's BAZAR》正式更名为《Harper's BAZAAR》。

《Harper's BAZAR》1888年4月封面

自20世纪起,《Harper's BAZAR》在缺乏电脑技术的时代,勇于探索,持续推动杂志视觉艺术的发展,并为品牌塑造了独一无二的标识形象。这一成就的取得,归功于一位杰出的BAZAAR艺术指导——Alexey Brodovitch。

亚历克谢·布罗多维奇于1934年经卡梅尔·斯诺发掘,担任《Harper's BAZAAR》艺术指导,在其长达二十五年的工作中,彻底革新了时尚刊物的版式设计,开创了图文在跨页版面中的结合方式,其大胆的版面安排、出人意料的图片处理以及新颖的摄影手法,均成为行业的新标杆。他把“空白”的艺术融入杂志之中,使得《Harper's BAZAAR》的封面风格在当时显得与众不同。

亚历克谢·布罗多维奇为《BAZAAR》设计的封面,深受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俄罗斯构成主义的影响,他运用了剪贴和拼贴手法,独立完成了创作。他构思了BAZAAR标志性Didot字体Logo,1939年面世后迅速成为该杂志的代表性封面设计,此后不断以多种变体出现,如今Didot已转为BAZAAR的固定刊头,保留其源自法国的传承,这款字体中蕴含的潮流气息与优雅格调,令其成为时尚圈备受青睐的字体,同时也是BAZAAR奢华品味、精良工艺和鲜明个性的重要体现。

他的设计中融合了文字、照片和艺术品,当其他时尚杂志还偏爱传统方式展示模特全身时,他已开始尝试大胆的图像处理手法,昔日的规整节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充满活力的波纹,鲜明的对照,以及别具匠心的留白。

创刊之后,BAZAAR持续设计出独具一格的艺术封面,每一期都呈现当时艺术圈最具先锋性的艺术家创作。Alexey Brodovitch不仅拥有卓越的美学判断力,更具备敏锐的发掘人才能力,他力邀A.M.Cassandre担当BAZAAR的封面设计工作。一场融合立体派、超现实主义及未来主义风格的盛宴,为BAZAAR奉献了极具代表性的视觉方案,其自由洒脱且幽默风趣的插画堪称典范之作。1939年9月推出的版本,以漂浮的眼眸与线条构成核心视觉元素,标题“聚焦巴黎启幕”简洁直白,其坦率犀利又极具震撼力的表现手法,使AM Cassandre的作品跻身不朽名作之列。

Fabien Baron是继Alexey Brodovitch之后,率先从根基上重塑时尚与杂志设计风格的人。他富有胆识的构想,将别具匠心的字体设计与留白手法相融合,呈现简约、时髦、前卫的风格,这亦是BAZAAR时尚理念中至关重要的构成。他还将文字转化成了视觉元素。Fabien Baron表达了他的构思,页面主体部分追求轻快感,融入了诸如字母“g”和“o”的圆润形态等时尚细节,这些与Kate Moss的繁复饰品形成鲜明对比,此外他还注重整体布局,并精心搭配多种色彩,设计出富有生机的多彩文字效果。我努力将杂志改编成影片,动作戏部分之后需要衔接一些氛围平和的场景,并且始终配备精彩绝伦的对白。

《Harper's BAZAAR》1993年1月刊

《Harper's BAZAAR》1997年9月刊

《Harper's BAZAAR》1998年3月刊

数字时代封面设计的手段转为软件应用,摆脱了油墨的沉重感,在预设的画布上呈现更广阔的美学构思。首先挑选合适的图片,从中汲取精妙的创意,接着进行图片的切割处理,安排版式布局,选定色彩方案,借助数字技术,能够组合出无穷无尽的搭配方式,提供多种多样的选择方案,对设计师而言,最严峻的挑战在于如何找到最佳方案,怎样让设计成果与个人构思完全契合。

2002年,由美版主编Glenda Bailey与时任Stephen Gan联手完成的首件要事,就是让BAZAAR的经典Didot字型Logo再次出现在封面上,这个标志性的Logo在21世纪初曾一度缺席,这一次的回归,更是BAZAAR时尚理念的重新焕发,而这期封面引发的讨论热度,也如同色彩般高涨。身穿红色礼服的Gisele Bündchen,在纯白背景前静立,身旁仅有杂志标题文字,但杂志封底并非常规广告画面,而是以她背影作为背景,用双关手法传达自己的观点:时尚回归了!

2004年Glenda Bailey为读者呈现了多样化的封面设计。这些封面更注重理念表达,文字内容也相对简练。这样的封面让读者感觉更加亲切,起初虽然引发了一些争议,但现在已经成为行业内普遍采用的设计方式。

BAZAAR的内部版式设计充分体现巧妙构思、言简意赅和创新型的文字运用,旨在强化杂志视觉的表现力。如今,BAZAAR不再局限于纸质载体,同时也能在社交网络渠道以及官方专属的BAZAAR软件上随时浏览。此外,在动态影像的呈现中,经典的BAZAAR刊名与当代社会建立了新的互动关联。

2005年1月,中国版的《Harper’s BAZAAR》(《时尚芭莎Harper’s BAZAAR》)首发面市。在世纪之交之际,各种新气象、新动向、新课题涌现,整体态势持续向好发展。《时尚芭莎》选用鲜明且大胆的色彩搭配,采用错落却井然的版式设计,充分展现了那个时代对于美的强烈追求、对时尚潮流的深刻解读,以及前沿的生活态度,最终以极具现代感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杂志排版设计历史_BAZAAR封面设计演变_国外优秀排版设计

在接下来的将近二十年间,《时尚芭莎》的封面创意屡次获得广泛认可。那些根植于BAZAAR封面创作者思维中的空间运用、简约美学和锋利感,图文之间的呼应关系,人物与版式结构的精妙融合,以及打破常规的布局方式,都在《时尚芭莎》的封面上得到充分展现。

《时尚芭莎》2013年4月刊封面

《时尚芭莎》2016年3月刊封面

当前数字技术发展迅速,《时尚芭莎》也借助科技手段持续在封面创意上寻求突破。2020年这个特殊年份里,编辑部决定邀请虚拟歌手洛天依担任《MiniBAZAAR》3月刊封面人物,实现了二次元文化与时尚刊物的交融,科技元素与艺术精神的碰撞,芭莎团队始终紧跟时代步伐,通过时尚表达人文情怀与时代精神。那2022年10月的刊中,有一个关于中国的专栏,我们初次运用了增强现实扫描方法,借助虚拟手段,将现在和将来联系起来,让人们感受时尚所能达到的各种境界。

《时尚芭莎》2009年2月刊封面

《时尚芭莎》2022年10月刊封面

一个半世纪以来,BAZAAR不只是出版物,它既见证又重塑着时尚的样貌,也是观察我们这个持续变幻世界的窗口,凭借层出不穷的创意和不设限、不拘泥于旧有模式的态度,呈现人类与世界共存的样态,以及思考的方式,使那些鲜活、灵动、内省、幽玄的元素,在BAZAAR的构思中重获活力。

这次我们也邀请到一位设计师regardez,他自2017年起就与《时尚芭莎》保持着密切合作,曾多次深度参与该杂志的重要封面企划工作,以及专题内页的版式设计,现在他将向我们阐述他所理解的芭莎杂志独特的版式艺术风格。

BAZAAR:在你设计过的芭莎封面中,印象最深的一封是?

我脑海中留存着一张封面,那便是2023年9月的舒淇封面,至今仍是我最为珍视的作品。陈漫所拍的影像本身就极具震撼力——我必须设法,既要容纳所有文字内容,又不能让原图的精彩之处有所损失。

过去碰到类似情境,总会有些担心自己会拖累整体,不过记忆中那次却完全不存在这种顾虑。整个构思阶段跟着思路慢慢铺展,每一步都显得自然而然,过程十分顺畅,堪称一次难得的缘分体验。

回望那张封面,刊头随水光流转呈现的过渡色调,文字布局呼应舒淇身姿的韵律,依然令人欣赏。此刻,我依然不想调整里面的任何一点。

BAZAAR: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个你最喜欢的芭莎封面设计吗?

请看:答案就是1992年9月的美国版《Harper’s BAZAAR》封面,这个封面是Fabien Baron担任创意总监后设计的首个封面,可以说他借此以全新角度重新塑造了《Harper’s BAZAAR》的现代形象。这个封面极好地体现了《Harper’s BAZAAR》视觉设计里最出色的精髓,包括运用空白产生的美感,构思精妙的画面布局,简约风格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以及摄影师和设计师之间的相互影响,还有——某个充满活力的设计元素(例如手心位置“滑落”的“A”字刊头),它或许暗含着铸就杰作的非凡力量。

BAZAAR:中国版《时尚芭莎》有哪些经典封面曾让你汲取创作灵感?

看到过《时尚芭莎》过去的一期封面,上面有舒淇和葛优,那是我获得灵感的来源。那期封面中,舒淇正抱着毛线球,葛优在一旁织着毛线。他织出的物件,恰好与《BAZAAR》杂志的刊头字母“A”完全吻合,构思非常巧妙。创作期间我总会回想起这个封面,它充满幽默的活力,它怎样巧妙又坚定地突破了固定版式不能变动的老规矩。这种超越条条框框的思维方式和它特有的洒脱,一直悄悄地改变着我对设计认知和决策方式。

《时尚芭莎》2009年2月刊

BAZAAR:如何看待预告与封面的关系?

regardez:它们之间可能是一种动态的关系。有时候预告是系列报道的开篇,有时候预告是封面照片的遗落,不过通常情况下,预告是个可以自由挥洒的空间,几乎不受任何束缚,因此能够为了美观而尽情施展各种想象力——大幅删减、完全颠倒、刻意留白,真正是随心所欲,所以每次制作预告时都是大家最愉悦的时刻,为乐趣而进行创作。

《时尚芭莎》2021年8月刊封面预告

《MiniBAZAAR》时尚芭莎数字版 2022年3月号封面的形象

《时尚芭莎》2024年3月刊封面

芭莎杂志:若要概括目前该刊封面的艺术特色,需要三个词汇,请问会挑选哪些?

regardez:锐利、精准和现代主义。

《时尚芭莎》2021年1月刊

BAZAAR:假如能够不受任何约束地,为BAZAAR ICONS打造一期封面,那么在您看来,哪个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

要关注的核心是“不受约束”这一特质本身。所说的“约束”,并非仅限于刊物或委托方的明确规范,还涵盖了我在构思创作时主动施加的自我约束。例如,我时常因为忧虑大众难以理解,而舍弃一些或许会招致截然不同看法的突破性构思;又例如,在构思封面时,我总是不自觉地遵循“芭莎风格”的既定模式,很少真正挣脱束缚,去探寻内心的本能感受。然而,许多新颖有趣的灵感,往往正是在突破常规的瞬间萌发出来。每个图标都蕴含着探索的特质,因此要设计一张能体现图标本质的封面,必须融入设计者全部的灵感与胆识。

《时尚芭莎》2025年5月刊封面人物李冰冰

《时尚芭莎》2025年5月刊封面人物Carla Bruni

BAZAAR:杂志封面设计风格经历了显著变化,早期封面充斥着密集的文字元素,而现在仅保留刊头标识和必要信息,这种极简主义趋势你作何感想?

观察:我认为这是时尚刊物的风格正在迈向现代主义发展的征兆,这种发展几乎已经成为全世界所有时尚刊物的共同认知。从前,刊物需要借助突出的封面标题来吸引受众的注意;现在,编撰与设计人员必须投入更多精力在视觉构思上,用画面作为更具普遍性的“视觉沟通方式”,与持续阅读纸质刊物的受众建立情感联系。

封面设计里的“简约”,并非代表“粗放”或“草率”;实际上,它往往要求更周密的构思和更精心的雕琢,必须让画面与文字彼此辉映,把它们的特性和视觉上的吸引力推向顶峰,还要确保每个“空白”都能精准地衬托出封面的整体美感。目标不在于“变得简单”,而在于“变得用心”。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