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块打造的电视墙中看不中用,邻居家的设计却超暖
“两万块,砸出一面只能看不能摸的墙。
”这句话在业主群里一出现,点赞瞬间破百。
谁没干过这种傻事?
客厅的电视墙被当作门面来打造,选用了最耀眼的岩板和最尖锐的金属条,然而搬入新家之后却意识到:遥控器没有地方安放,孩子的玩具只能随意堆放在地面,清洁灰尘时感到无比疲惫。
面子有了,日子却过成了一地鸡毛。
拆墙当天,师傅用工具撬动石板,同时摇头感叹,说这块石板分量极重,如同墓碑一般,实在不值得费力。
”图啥?
图当时被“高级感”三个字冲昏了头。
回过头来审视,那面墙宛若一件尺寸不妥的衣裳,看似拍照时效果尚可,实际穿着时却颇感不适。
邻居张姐家完全是另一个画风。
两个浅木色屏风,这边摆着孩子的图画书,那边放着旅途拾来的小瓷瓶,色调和地面很协调,感觉温馨得如同新烤的糕点。
没有复杂的造型,抹布一擦就干净。
张姐说:“电视一年开不了几次,但书每天都要翻。
简而言之,要清楚理解“电视墙”这三个字的含义——关键在于墙壁,而非电视。
对门的王哥更绝。
低矮的储物柜搭配上方的吊式置物架,电视盒子、游戏设备以及孩子的玩具全部收纳其中,置物架上存放着换季的床品,悬空高度达到二十厘米,扫地设备可以毫无阻碍地来回运行。
王哥的原话:“留点空,给生活透口气。
”原来电视墙也能像瑞士军刀,藏着十八般武艺。
最狠的是朋友小李。
一面墙全是书架,电视安在当中,通常拉上棉麻布遮盖,客厅立刻转为阅读室。
小李和伴侣都酷爱阅读,孩子做功课的时候也很有学习气氛,电视机反倒是最没用的那个物件。
拜访他家做客时,随便拿起一本书就能谈上半个小时,墙壁不再是静态的装饰,反而变成了可以交流的参与者。
数据也印证了这种转变。
如今多数家庭里,电视机一周很少使用三次,手机和平板才是主要工具。
电视墙如果继续执着于成为视觉中心,就好比给传呼机装上金灿灿的外壳——再耀眼也是无用之物。
当前流行将墙壁设计成集储物与美化于一体的构造,这个说法虽然有些费解,但本质上是强调其具备三个核心特点,即容量大、易于清洁、并且不妨碍通行。
有人担心简洁等于单调,其实恰恰相反。
环保型木材、可回收性金属、无毒性涂料,此类材料不仅安全,而且用途广泛。
无线充电设备安装在隔断下方,手机放置上去即可实现供电;夜间开启内置灯带,墙面会呈现出一片朦胧的光辉;借助三维建模工具进行设计预演,能够防止收到与预期不符的产品。
科技不再是单纯的数据,而是使日子减少困扰,增添轻松自在的乐趣。
说到底,电视墙是家的镜子。
有人照出虚荣,有人照出烟火气。
那价值两万的岩板墙被移除了,废弃的碎片散落在楼梯间,仿佛一次代价高昂的警示。
新添置的浅色木制矮柜,里面放着拼图游戏、陶瓷茶杯、小点心和机顶接收器,孩子蹲在地毯上组装乐高积木,遥控装置从此不必再当作捉迷藏的道具。
墙还是那面墙,但日子开始有了温度。
下次再听到“高级感”,不妨先问一句:高级给谁看?
给客人,还是给自己?
答案其实藏在每天的柴米油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