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结束,准大学生们快来探寻中国大学校徽里的秘密
校徽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的校徽是其外在形象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独特的形象。在这些校徽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层含义,它们不仅是学校历史传承和办学思想的直接展现,更是学校视觉识别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使用最为频繁的视觉标识。
大学是很多人心中的象牙塔,美好而神圣。
2023高考结束,
你好啊,准大学生们!
一起来探寻中国大学校徽里的秘密,
看看是哪一所学校激你奋进?
1917年8月,鲁迅先生完成了北大logo的设计,并于2007年对其进行了小幅调整。这个标志中,“北大”二字以篆书形式排列,上方的“北”字巧妙地呈现为两个背靠背的侧立人像,下方的“大”字则塑造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所强调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而其象征意义则指向北大承担起启迪民智的重要责任。整体上,它传递了“以人为本”和“树人”的核心理念。
博雅塔
未名湖
北京大学图书馆
燕园之景,可用“一塔湖图”来总括,此语精炼地囊括了校园内三处知名地标——博雅塔、未名湖以及北大图书馆。博雅塔,其形象不仅是“水塔”,更是象征着精神的“灯塔”。未名湖宛如一片“海洋”,她以宽广的胸怀和温柔的怀抱,始终承载着并陪伴着无数北大人的梦想。北京大学图书馆在百年的沉淀中,孕育了北大的学术风气,同时也承载并延续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与品格。
1926年,清华大学校徽正式亮相。该徽标由三个紧密相连的圆形组成,最外围环绕着学校的英文名称;中间的圆环两侧对称地排列着“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这两个短语,它们源自《易经》中乾坤两卦的象辞:“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以及“地势坤,君子应厚德载物”。
这两个词组几乎囊括了《易经》的全部精髓,实则也映射出孔子对君子品性的根本期许。清华大学将此孔子名言作为其治学的精神象征,这表明在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该校不仅重视深入探究我国传统教育,还致力于新型君子人格的培养教育。
二校门
水木清华
清华学堂
清华学堂、二校门、水木清华,这些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清华景观,于每一砖每一瓦中,讲述着兴衰更迭的故事,在翘角飞檐间,目睹了文明的演进。清华学堂,作为清华大学育才的摇篮,其百年办学之路由此启航,门前紫荆花繁茂,过往学子身披光辉。二校门,作为清华大学的象征性建筑,历经百余年屹立不倒,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成为了清华世纪变迁的见证者。水木清华是“清华”名称的起源,在那荷花与绿叶交织的清澈溪流中,流传着关于清华的诸多传说。
采用天圆地方的布局,象征着复旦大学融合天地之精华,内涵深厚;主体部分继续使用传统的篆体“复旦”字样进行篆刻,以此展现复旦大学悠久的历史和代代相传的精神,让学子们感受到亲切,拉近彼此的距离;标志中融入的“100”字样,凸显了百年校史所蕴含的独特意义以及历经风雨的历程,中心图案又仿佛是“旦复旦兮”的意境。
复旦大学以“FUDAN UNIVERSITY”之名彰显其推进国际化的决心,而“1905-2010年”这一数字则承载了超过一个世纪的变迁与辉煌。其标志设计风格整体给人以稳重、深厚的印象,同时又充满大气与喜庆的氛围,旨在向全球传播。
复旦大学光华楼
邯郸路
相辉堂
自马相伯捐献家产兴办复旦公学,历经李登辉艰苦创业奠定江湾基础,这所中国人自主创立的首所高等学府,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共同经历风雨。光华楼以其142米的雄伟高度和楼前狭窄的通道,成为邯郸校区最显眼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使得周围的空气向两侧挤压,使得光华楼附近的风势格外猛烈。每一砖每一瓦都承载着戏韵,每一杆每一栏都蕴含着情感,相辉堂堪称邯郸校区最具历史价值的“校宝”。
校徽的设计灵感源自盾形,这一风格自中央大学时代流传至今。在左下角和右下角,可以看到“NANJING UNIVERSITY”的英文字样。南大校徽以特定的紫色作为官方色彩,并赋予其“南大紫”的名称。
南京市校徽居中位置绘有雪松图案,象征着南京大学不屈不挠的意志。雪松之下,可见“书”字标志及“1902”年份标识,清晰标注了南京大学的创立年份为1902年。校徽顶部中央是一圆形图案,由“南京”二字的艺术字体构成,两侧各配有一只代表南京的辟邪神兽——貔貅。
南京大学北大楼
大白鲸
小礼堂
北大楼及其红星标志,历经百余年静默矗立,触动了南大学子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小礼堂的钟声悠扬回响,为南大学子指引着归途的方向。南京城上空飘浮的网红“大白鲸”,外观软萌可爱,学名为“大载荷系留型浮空器”,实则是一种用于“硬核”科学实验的系留飞艇。
中国人民大学所采用的校徽设计为圆形的篆书“人”字图案,该图案以三个并排的篆体“人”字为核心元素,巧妙地融入了学校的中英文名称以及建校年份。这一设计作品历经七年时间,由88级校友章叶青精心打造而成。
三个“人”字分别代表“人民”、“人本”和“人文”,它们分别阐释了“人大校徽校名中的‘人民的大学’”、“‘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及“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导的办学特色”,这些内涵展现了学校的独特之处、核心优势以及悠久传统;而这三个“人”字并排排列,则蕴含了“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成众”、“携手共进”、“同向同行”、“目标协同”、“辛勤耕作”以及“团结协作”等多重寓意,象征着学校师生秉持实事求是、重视实践、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以及包容吸纳、积极进取、紧跟时代发展的精神风貌。
中国人民大学校门
中国人民大学求是石
大美之人,传承着鲜明的红色血脉,深植于祖国的广袤土地上。坐落于学校东门的求是石上,那“实事求是”四个苍劲有力的字,深刻地融入了人大人的精神基因,为人大人的品格奠定了坚实基础。漫步在这充满活力的精致校园,我们能够深切体会到“党办的大学让党安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崇高精神与品格。
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徽中心部分由铁砧和铁锤构成,其上摆放着四本平铺的线装书和三本竖立的现代书籍,这样的设计旨在体现工程教育中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理念,同时也寓意着古今融合、中西贯通的精神。铁砧的底座上刻有阿拉伯数字1896,这一年份标志着交通大学创立的历史时刻。校徽的外围是齿轮图案,齿轮内部则巧妙地呈现出船舶的轮廓,整体寓意着工程与交通的紧密联系。
华山路校门
中院
石碑
上海交通大学始建于1896年,最初名为“南洋公学”。历经风雨,多次变革与复兴,于1959年正式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华山路上的校门、图书馆、中院以及石碑等众多早期建筑,均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三个世纪的流转,这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学府始终秉持着“储养人才,振兴国家”的办学宗旨,怀揣着“天地交汇,万物相通”的宽广胸怀与气度,为“交大人”塑造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校徽,于方寸之间浓缩历史与文化,
用形状与线条,
为每一笔、每一处、每一步赋予深刻的意义。
各位刚经历高考的同学们,
你喜欢哪一所学校的logo呢?
在路上文化机构合作学校
文化公司“在路上”在全国范围内提供服务,其业务覆盖了重庆、四川、贵州、广西、云南、湖南、湖北、江苏、甘肃等多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