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学校文化细胞、隐性课程及建设小窍门分享
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扮演着班级形象的代表和展示窗口的角色,同时也是班级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它为学生精神成长营造了一个类似微型社会的生态环境,并具有类似磁场的吸引力;此外,班级文化还是学校尚未充分挖掘的潜在课程,它是一项宝贵的课程资源。
作者对班级文化的构建进行了多维度审视,涉及物质、制度、精神等多个层面,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了15项具体的小策略和小技巧。这些内容,作者在此愿意与教育界同仁们进行交流与分享。
【创意1、2、3】:心情树、成长链、知心信箱
理念阐释:于教室墙面绘一株枝繁叶茂的愉悦心情树,每位学生均可根据当日心情,挑选不同色彩的心情果实悬挂于树上。教师通过观察心情树,能迅速掌握全班学生的情绪波动。若学生心情愉悦,教师可趁机对他们的言行提出更高要求;若学生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教师则需查明原因,并给予有效的心理辅导。
班级的成长历程生动地反映了全体师生共同奋斗的足迹,这一过程既是师生迈向成熟与成就的缩影,也承载着鼓舞人心、激励士气、激发潜能的深远意义。每当班级荣获某种荣誉,或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或是创下新的班级纪录……在这些时刻,班主任在班会课上郑重其事地在成长链上悬挂一枚枚象征胜利的圆环,并附上记录事件的小纸条。套环仪式进行之际,是学生们最为欢愉、最感快乐的时分。那时,“热爱班级、荣耀班级”的信念,化作了充满童真与童趣的一枚枚小圆环,显得格外富有诗意。这些圆环,如同班级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见证,承载着“班宝”的珍贵意义,值得被珍藏于校史展览馆中。待到若干年后,当这批学子重返母校,凝视这些成长链,必将唤起他们一段美好的回忆。
为了给师生情感交流开辟一个绿色通道,班里可以专设知心信箱。班主任会清楚地告知学生: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需要指导,若对班级管理或教学有建设性意见,若因教师疏忽或偶然失误受到伤害,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扰,若内心有难以解开的心结,若希望与教师进行私密交谈,都可以通过匿名信或便条的方式投入指定的信箱。教师将确保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给予你一个令你满意的回复。教师愿做你的知心朋友,伴你度过美好的学习人生!
【创意4、5、6】:尊师茶、文明袋、诚信包
理念阐释:尊师茶、文明袋、诚信包均成为培养学生文明礼仪和诚信品质的重要工具与媒介。
为了彰显对教师辛勤付出的敬意,营造一种尊师重道的和谐氛围,班级可以组织学生轮流为教师准备和献上茶水。设想一下:当教师们在课前等待或课后口干舌燥、身心疲惫之际,从学生手中接过一杯杯饱含深情的香茶,他们的内心必定会充满温暖,必定怀着“虽辛苦却快乐”的心情,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接下来的教学与教育工作中。
这种文明袋上印有“你所丢弃的为垃圾,我所拾起的为品质”字样,系塑料材质,要求学生将其挂在课桌一侧,以便随时收集学习及生活中产生的果皮和纸屑,从而有助于维护室内外的环境卫生。
班内特设的诚信包旨在为师生提供便捷的无人看管应急之用。包内包含作业本、铅笔等学习必需品,同时也有针线、毛巾等日常用品,以及体温表、红汞、紫药水、创可贴等医疗物品,以应对学生紧急需求。对于耐用品,学生使用后需及时归还;至于易耗品,使用后则需及时购买补充。
【创意7、8】:个性化的班名、“股份制”的班训、班歌、班徽
理念阐释:过往的班级命名往往只是单调的数字序列,缺乏生气。为何不尝试在班级中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班名创意征集活动呢?可以设想诸如“书香小队”、“雷锋小队”、“阳光小队”、“蜜蜂小队”等富有特色的名称,甚至还可以将班主任的名字融入其中。
班训虽载于纸面、班歌虽吟于唇边、班徽(班标)虽绘于图上,却未能深入学生心扉。如何提升学生对班训、班歌、班徽(班标)的认同?以下活动可资参考:举办班训、班歌、班徽(班标)的释义征集;为班训、班歌、班徽(班标)各搜寻十条内涵。每个学生都成为了创作者,作为创作者,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班级的真正所有者,由此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他们的想象力也得到了激发。在这个时刻,班训、班歌、班徽(班标)不再仅仅是抽象的图案或符号,它们已经融入了班级中每位学生的生命之中,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
【创意9】:师生道德长跑
理念阐释:班级应举办“每日行善,每周悟理,每月养习”的道德锻炼活动。所谓“日行一善”,并非仅指“每日行善事”这一狭隘的定义。任何超越昨日的进步,自我独立完成事务,以及不给他人带来困扰,均被视为善行。简言之,心怀善良、待人善良、遇事善良,皆为“善”的体现。而“周明一理”,则是指引导学生每周领悟一个道理。“心领神会”方能激发情感,情感激荡才能促使行动。月养一习就是每月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众多行为累积而成。仅仅行为出色尚不足以称得上优秀,唯有养成优秀的习惯,才能算得上真正的优秀。即便是一百个卓越的行为,也比不上一个良好的习惯。班主任需全面思考周明一理、月养一习的内涵,将其整理成有条理、成体系的计划,并坚持不懈地执行下去。
【创意10】:班本课程——四个十分钟活动
理念阐释:针对各班实际开设的课程,我们将其称作班本课程。班本课程是对校本课程的具体化延伸,班主任在新的课程体系中承担着开发班本课程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向中小学班级推荐一套示范方案——包括四个十分钟的活动:早晨课前十分钟进行古诗词朗诵,中午课前十分钟开展文明礼仪和养成教育,下午课前十分钟展示学生特长,晚间十分钟进行专题练字。
班级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以及班级实际情况,创设多样化的特色节日,例如:特长展示日、班级无批评日、作业互换日、赞美同桌日、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等。
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对班级规则的理念进行深入剖析:一部班规得以有效治理班级。班级管理中,班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班主任不应越权行事,将自拟的规章制度强加于学生。关于“哪些内容应纳入班规以及违反班规的处置方式”,需由班级全体成员进行公开投票表决。一旦班规得以通过,便具备了“班级宪法”的属性。在班规面前,所有成员均享有平等地位,班主任亦不例外。【创意13、14】:十星级文明学生、新三好学生
理念阐释:秉持“无差生,唯个性各异学子”、“各有所长,皆能成就”、“评价学生多一标准,便多出优秀学子”、“让每个孩子自信前行”、“树立身边榜样与明星”等创新观念,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参考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参照《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可以举办十星级文明学生评选活动。十星制初步确立的内容包括:学习之星、劳动之星、卫生之星、纪律之星、礼仪之星、才艺之星、读书之星、书法之星、团结之星、孝心之星。各班级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健美之星、创新之星、发展之星、尊师之星、节约之星、进步之星等,换言之,十星制的内容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增减调整。
为了实现对学生监控范围的拓展,将校园监督延伸至家庭与社区,以避免学生在校园内外表现出不一致的行为,防止其人格出现分裂现象,我们可推行“新三好学生”的评选制度。“新三好”标准具体为:在学校成为优秀学生,在家中成为孝顺的孩子,在社会上成为合格的公民(针对青少年)。
【创意15】:读书纪念章
理念阐释:旨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基于班级阅读等级评定,可增设评选“读书三士”——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并颁发读书纪念章。若条件允许,进一步拓展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阅读至千家”行动,打造书香家庭和书香社区。家长们的“阅读使我成长”,教师的“阅读让我光彩照人”,以及学生的“阅读使我愉悦”,这三者共同编织成了一个全方位的立体读书活动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班级
关于文化建设的一些小策略、小技巧,其中不乏值得深入研究和讨论的方面,恳请各位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和纠正!
教师帮,这是一个汇聚我国杰出教师的微信交流社区,它为那些长期坚守在三尺讲台上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教学感悟、分享教学技巧的场所。关注我们的微信号“jiaoshi-bang”,在这里,你将发现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若在加入群组时遇到难题,可添加小磊哥的个人微信sanhaolyg,他将亲自为您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