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洋珍藏校徽:跨越时代印记,诉说青春与教育变迁

时间:2025-09-24作者:admin分类:广告与营销视觉浏览:2评论:0

王海洋的部分藏品

佩戴校徽,标志着青春的启程,看见校徽,意味着与求学岁月的再度相见。校徽,承载了众多人求学阶段的温馨回忆,同时也是教育演进历程中的一个醒目标志。仔细审视那些带有清晰时代特征的校徽,能够体会到它们所蕴含的历史轨迹。它们汇集了数代人的年少经历,也展现了当代教育的前后更迭,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十多年前,收藏界就掀起过一股“校徽热”。

诸暨籍1987年出生的王海洋,年纪尚轻便已在收藏界声名鹊起。他珍藏的300余枚校徽,时间跨度从清末延续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其中多数为民国时期的徽章,价值从数百元至三四万元不等。这些徽章中既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英士大学等知名学府的标志,也不乏绍兴地方学校的印记,成为展现那个时代教育风貌的原始凭证。

校徽上的亮丽风景

各种形状,比如盾形、圆形、三角形,都和人们脑海中常见的那种呆板的长方形徽章不一样,民国时期的校徽造型丰富多样,而且外观非常雅致漂亮,充满了鲜明的艺术构思,材质也有银质、铜质等,每一个徽章都像是一件精美的作品,让人舍不得放下。

以民国时期春晖中学的校徽为例,它包含三角形和圆形两种形状,至少有四种不同的设计版本,其中“运动者”“白马”的图案运用得非常普遍,以至于校徽背面也装饰着掷铁饼运动员和跨栏选手的形象,可以推测当时学校非常注重体育教育,而“白马”的意象则象征着春晖中学所在的白马湖区域。

校徽的色彩以白色、蓝色、绿色以及金色为主,深蓝色构成了背景部分,“春晖”这两个字和图案彼此呼应,很多设计元素都借鉴了西方学校的校徽风格。王海洋保藏的几枚春晖中学校徽保存状况良好,让人仿佛能看到,往昔学生们佩戴着校徽时充满活力的样子。在老一辈知识分子看来,校徽是他们对于母校归属感和自豪感的象征,在他们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王海洋说。

王海洋还收集了稽山中学、诸暨中学、诸暨同文中学、诸暨盘山小学等学校的徽章。诸暨中学和诸暨同文的徽章都是三角形的,样式简单,非常容易辨认。王海洋特意去搜集绍兴地方学校的徽章,他告诉笔者,近代以来的学校徽章跟绍兴关系密切。

学校校徽怎样设计图案_王海洋校徽收藏_民国校徽收藏

北京大学校徽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917年,当时担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邀请了鲁迅先生来构思这枚校徽的设计方案。在这枚校徽的设计中,“北大”这两个篆字以上下排列的方式呈现,其中“北”字巧妙地构成了两个背对背站立的人形图案,而“大”字则描绘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形象,二者共同体现了学校重视人的发展这一教育宗旨。

爱藏品更爱家乡

王海洋目前居住在杭州,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他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可以从他收藏的大量物品中体现出来。这些藏品包括各种地契、金融凭证,还有徽章、邮票、钱币等等,它们似乎都在努力地再现过去越地的风俗习惯。他经常将自己收藏的与家乡相关的物品分享到微信群,和家乡文化圈的朋友们交流。王海洋承认自己的收藏热情始于中学阶段,当时他对历史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好感,尤其关注家乡的历史文献,每逢讨论这类话题时总能滔滔不绝。进入上海高校深造后,在收藏学者的指导下,他的收藏品数量显著增加。

说到民国时绍兴地方的教育状况,他排列出校徽,着手重现那个年代的风貌,高等小学相当于今日的初中,中学堂则等同现在的高中,绍兴城内当时拥有众多优质学府,比如省立第五中学、绍郡中西学堂等,王海洋在讲述过程中,难掩骄傲的神情。

对故乡的过往即便相当了解,王海洋在收藏品中仍会对其间绍兴曾经的鼎盛感到意外。他认为,民国那段日子绍兴地方的生意兴隆状况,甚至要胜过省城杭州。这种看似颇为离奇的看法,实则是源于他在收藏活动里逐渐汇集的众多细节。他提及:“民国年间绍兴安昌镇里钱庄林立,更置有中国银行,这在当时诸多县城中可是难得一见的情况。””金融业的繁荣,这些在他的票据收藏中都能找到证物。

王海洋补充道,如今常提及“宁波帮”,但称作“宁绍帮”更为恰当,因为民国时代绍兴籍人士在上海颇具势力,众多在外发展的绍兴人获得财富后,大多选择回到故乡建造房屋,并将财富汇回绍兴。他强调收藏并非单纯追求稀罕之物,而是为了寄托时光、保存往事。收藏品固然有市场价值,但历史本身却无法估量。身为收藏界探索者的王海洋,极其看重自己对历史的热爱。

上世纪40年代诸暨盘山小学校徽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