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想设计班徽却未落实,孩子们自主完成令人感动
早就有意要设计一个班徽,却迟迟未能付诸实践。在去年的培训会上,我听到了各地名师的分享,了解到班徽能够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责任心和归属感。然而,看到别人家的班徽要么是家长协助设计,要么是委托广告公司完成,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我们这里的孩子们大多是留守儿童,我们既缺乏这样的条件,也缺少相应的能力。因此,我虽然一直犹豫不决,但内心深处却非常渴望亲自尝试一番。
昨日午后分组完毕,校长便命我外出处理事务。翌日清晨,便有同窗前来呈递名单,告知他们已将小组职责、口号及规章一一拟定,并询问何时公开展示。细观他们细致的分工,我内心深感感动。原计划于午膳后整理这些内容,却不料孩子们已自行完成了制作。去年持续采用的那套办法效果显著,学生们已能自行运用。由于当时尚有几份文件尚未完成,我计划先让他们做些其他事情,这时我突然想到了班徽的设计。于是,我走上讲台,向孩子们大致描述了我的想法:我们属于三(1)班,需要设计一个班徽,这样一来,当我们看到这个班徽时,就能立刻识别出这是我们班级的标志。班徽设计需包含“三”与“一”这两个字,其他部分可自由发挥,我们可将它们环绕成一个圆形图案,中心处书写数字“三”,在边说边做的过程中,不经意间随手一划,便迅速勾勒出一个代表斗争的“斗”字。
哎呀,经过无数次的寻觅,那字眼竟意外地跃然眼前。我兴奋地立刻跃起,又将那字工整地书写在黑板上,其余部分则让同学们自行填充。我们不禁思考,通过这个“斗”字,我们能想到什么?有同学立刻回应,它象征着奋斗,没错,它不就是象征着奋斗的象征吗!于是,我在“斗”字横划之上添上“人”字,紧接着下方书写“田”字,这样一来,“奋”字便显现出来。我继续为大家阐释,这个字象征着奋斗。我们不妨再仔细观察一番,发现“奋”字之上仅有一横,而这横正是一个“人”字,这寓意着我们的班级是以人为本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班级不可或缺的一员,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全力以赴、用心投入,才能将班级建设得更加出色。那么,我们应当致力于实现何种目标呢?首先,“田”字所象征的,是指田地的“田”。我们每个人都需专注于自身职责,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严于律己,从自我做起,若每个人都能尽职尽责,那么整个集体也将达到目标,这正是我们努力追求的奋斗方向。
凝视着右侧尚余的空位,我和同学们开始探讨,通过这个“斗”,我们还能联想到哪些内容,亦或是它蕴含着怎样的价值。有的同学提到“斗争”,有的同学则说是“战斗”。不论称之为斗争还是战斗,都应怀揣着勇往无前的精神。于是,“志”字应运而生。我在右下角写下了“志”字,寓意着斗志。我们要保持昂扬的斗志,迎接未来的学习之路。从另一层面来看,所谓的“士”所指代的是我们每一个人,下方则是一个心形图案,唯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倾注心血,方能使我们的班级得以妥善管理和更加繁荣昌盛。
综合来看,我们的共识是:“快乐三(1)班,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营造。我们需奋力拼搏,保持昂扬的斗志,共同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班级,让每个人的未来都充满光芒!”
仔细观察,图案的右上方尚留有一小块空白,尚未确定要填写何内容,同时,也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从今晚开始,大家需继续进行设计,探讨在上方是否可以增添或调整新的元素,并将设计方案提交给班长审批。一旦审批通过,便可获得最佳创意奖。我们希望通过班徽的设计与运用,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提升他们的团队荣誉感。
身为教师,我们应当坚信学生们的创新潜能,适时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相信他们定能超越我们,展现出更出色的表现!
作者李凤,系方城县赵河镇石寨学校的青年教师,同时也是河南省魏书生公益宣讲团的成员。她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刚开始接触写作。她努力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并引导他们用文字记录真实的感受。李凤老师已在县级以上报刊和网络媒体上发表了60多篇教学随笔作品。
(方城县京华学校“蓓蕾”文学社团推荐)
编 辑:张天兴
审 核:李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