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上一年级与幼儿园不同,父母需针对性陪伴引导
感谢您的信任,这名小男孩已升入一年级,与幼儿园的生活相去甚远,因此必须经历一个适应期。通常情况下,这个适应期大约需要一个月,但有时可能需要半个学期。请您不必过于焦虑。在幼儿园,他可能习惯于较为自由的角色,比如扮演童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这些角色往往充满勇气和冒险精神,他喜欢无拘无束,享受成功的喜悦。进入小学后,一些男孩对较为严谨规范的学习生活感到不适应,内心充斥着紧张和疑虑。当然,孩子们的这种紧张和疑虑并不一定直接表现为恐惧或过度害怕,反而可能以拖延、未完成作业等行为表现出来。
此刻,父母不应只是催促,更需探寻一些具体可行的策略,而善于陪伴孩子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
陪伴就是要告诉孩子,怎么做是合适的,怎么做是不合适的。非但口头教导,更要身体力行,比如教导孩子“请坐直”,仅靠言语催促,孩子可能会感到厌烦;但若你默默无声地坐在他旁边,自己坐得端正,孩子看到后自然会模仿坐直,你甚至无需多言,不妨亲自试验一番。在诸多可见的行为中,若父母能作出表率,孩子便会迅速效仿。古时称之为家风传承,从现代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视角来看,亦是合情合理的。这便是示范,是模仿的过程。
培养任何良好习惯都需我们投入巨大的耐心与智慧。毕竟,尽管男孩已成为小学生,但他的心境仍与初次在婴儿时期战战兢兢地迈出脚步去探索世界时并无二致。他对于这个世界怀揣着同龄人应有的好奇,因此,父母不应过多地指责与批评,而应给予他指导与鼓励,让他体会到自我成长的喜悦,感受探索与成功的喜悦。
针对你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需要探究孩子为何不完成作业,其背后的具体原因究竟是什么。
是忘记作业做什么?还是作业太难,不会做?
这种情况相当常见,有些小男孩在做作业时四处张望,忙着自己的私事,回家后完全不清楚该做什么。针对这一现象,父母应当为孩子准备一本小型的记录册,并向孩子解释这本小册子的用途,即每日必须记录老师所布置的家庭作业。
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将作业的具体要求书写在黑板上,对于学生不熟悉或难以辨认的汉字,教师会采用拼音标注。部分孩子缺乏记录习惯,家长需加以引导,前文已提及榜样的力量。您可向孩子展示自己的记录簿,将日常家务逐一记录并勾选,孩子目睹此生动过程,便会自然而然地接受,不再抗拒。若孩子记录规范且完整,家长不妨给予适当的赞扬和激励,于小册子上附上鼓励的话语,或绘制小太阳、笑脸等图案。他一定会很宝贝这本记录本,养成了习惯,那可就省事多了。
一些家长认为,唯有书面形式才算作业。然而,实际上,现今一年级学生的大多数作业,都需通过口头来完成,我将其称作无形作业。这包括朗读拼音、高声朗读课文、练习口头表达、背诵课文、数数、阅读英语对话等。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算的良好习惯。这些隐形的作业习惯唯有家长倾注耐心与细致的陪伴方能得以实现,每日需与孩子共度阅读时光,共同书写,相互交流,哪怕只是抽出短短一小时陪伴,待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届时你将节省出大量宝贵时间。
若察觉到孩子开始出现拖延作业的迹象,应立即采取行动进行引导,这种引导并非是责备或斥责,而是与孩子共同制定合理的计划,并为他准备一个计时器,确保他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作业任务。父母不应只是口头催促孩子“快点完成作业”后便离开,而应全程关注并参与其中。在这段期间,你同样需要完成一项直观可见的任务,比如练习书法,阅读书籍,当时间到达指定时刻,向孩子展示你的学习成果,这样的行为也能起到榜样的作用。
理想中完成作业的情形应是:孩子们能够抓住宝贵时光,聚精会神,连续不断地把作业做完。然而,鉴于每个孩子性格各异,他们培养快速完成作业的习惯所需的时间也各不相同。有些孩子能够迅速养成这一优良习惯,而另一些孩子则需要较长时间,有时甚至需要数年之久;更有甚者,有些孩子一旦养成了好习惯,却可能因为某个意外事件而重新失去……这些情况,都要求父母能够及时给予关注,及时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及及时进行纠正。
必须强调的是,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差异,有些孩子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自我管理的能力,而另一些孩子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因此,家长们必须考虑到自己孩子的个性和特点,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宽容,同时还需要运用一些智慧。
建议仅供参考,每位家长都会针对自家的孩子摸索出适宜的策略,但需牢记一个准则:通过正面的榜样引导孩子,用严明的纪律管束孩子,如此一来,孩子自能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
祝孩子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