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板报爷爷坚守25年义务办报,如今有了年轻接班人

时间:2025-08-04作者:admin分类:广告与营销视觉浏览:2评论:0

在朝阳区团结湖街道,人们更熟悉“板报爷爷”这个昵称,而非戎春林的真实姓名——这位老人义务为社区办报已达25载,他用五彩的粉笔描绘着时代的变迁。如今,81岁的板报爷爷迎来了自己的“接班人”,9个社区的居民纷纷加入了办报行列,队伍中不乏年轻人的身影。

81岁板报爷爷坚守25年义务办报,如今有了年轻接班人

81岁板报爷爷仍在坚持

团结湖北头条东三环外侧,一排排老旧建筑紧邻而立,路边悬挂的多块显眼的大黑板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一些凭借文字内容脱颖而出,另一些则凭借精美的插图成为亮点,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观看。

这里是“团结板报”的发源地——团结湖一二条社区。

故事需追溯至25年前。那时,小黑板成为了家委会的核心宣传工具,年届七旬的家委会主任每月都要攀爬梯子书写黑板。主任行动不便。我那时尚未退休,年龄不足六十,在单位担任的职务是政工,而书写和绘画则是我的本职职责。因此,我主动提出承担这项工作。戎春林向记者透露。

没有人料到,这样的坚持竟持续了整整25个春秋。岁月如梭,那黑板报却并未褪色。“在繁华的三环之畔,一块块朴实的黑板上,记录着各式各样的政策与民生资讯。这种朴素的宣传方式,深受老小区居民的喜爱。”团结湖街道工委的一位负责人如此说道。在这25年的时光里,戎春林用五彩的粉笔描绘出时代的变迁,他也因此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板报爷爷”。

戎春林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相较于四年前记者对他的采访,他的头发增添了许多银丝,脸上也布满了老年斑,听力也有所下降。尽管如此,街坊邻居们依旧钟爱他的作品,只是多了几分怜惜——毕竟年纪大了,在户外书写黑板,夏日要顶烈日,冬日则需冒严寒。戎老在创作时,过往的行人总会关切地提醒他:“老人家,多注意休息,别太累了!”

戎春林(右一)和邻居们在写黑板。

小学生画手帐办板报

去年七月,团结湖街道工委推出了“团结板报”这一党建品牌。自此,该品牌已从最初的单一社区拓展至覆盖整个街道的九个社区。在这九个社区中,共有二十四块黑板,每块黑板均由相应的基层党支部负责设计和绘制。这些黑板的内容每月都会进行更新和评比。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参与绘制团结板报的人数已超过九百人次。在这群参与者中,年纪最小的要数小学生刘鑫悦,年仅11岁。暑假即将结束,她即将迈入五年级的校园生活。

一开始,她便跟随居委会的阿姨一同制作板报,大人们负责勾勒线条,而她只需负责上色。不久,刘鑫悦的技艺便有了显著提升,她不仅开始自己动手绘画,还主动深入研究主题,设计图案,几乎每期板报的制作都少不了她的身影。

鑫悦与众多女孩相似,平日里热衷于绘制手帐,她用自己精心绘制的五彩斑斓的笔记本来记录日常。“手帐绘制的关键在于色彩的搭配与版面的布局,而制作黑板报亦是如此!”她向记者透露,她将手帐的绘画技巧运用到了板报的制作中,例如,她曾在板报的大字镂空处绘制了细致的图案,此举赢得了众多人的赞誉。

今年四月,清华大学“忘年计划”的七位学子亦踏入南北里社区,与居民们携手挑选素材、着手绘制稿件并上色,经过两个小时的细致打磨,最终完成了两块黑板的绘制。

大家的关系更亲了

陈经纶中学以及团结湖公园等所在区域的机构亦纷纷投身于办报行列。其中,由团结湖公园党支部负责管理的黑板名为“湖畔之声”,在评比中已连续两次脱颖而出,荣获第一。

王莹,这位来自团结湖公园的工作人员,出生于1991年。她回忆起上一次制作板报,那还是她小学时期的事情。今年六月,她接到了单位交付的首次“湖畔之声”板报任务,主题聚焦于消防安全。为了这期板报,王莹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制作出的板报既实用又富有创意,详细介绍了电动自行车的使用方法,还绘制了消防员和居民楼等图案,显得生动而可爱。通过办板报,她与居民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

团结湖地区因那24块黑板而增添了几分温馨。戎春林时常漫步于周边的几个小区,欣赏居民们的创作,“这些年轻人的想法真是独到,画作也远胜于我!”

团结湖街道办事处特别打造了“团结板报”的标志设计:画面中,一位满头白发的长者正举起手臂在黑板上书写,旁边陪伴着他的是一位青年及一名孩童。“团结”这两个字取自于曾经的团结湖居民、著名作家莫言的手笔,“板报”二字则是由戎春林先生挥毫泼墨而成。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