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黑板报相关介绍:形式特点及国庆节意义解析
板报是大众化宣传阵地,其载体是固定式或移动式黑板,书写、绘画工具是粉笔或广告颜料。它具有易擦洗、易改性、易更换的优点。它是最经济、最方便、最常用的宣传形式,在中小学有着广泛应用。黑板报是另一种类似报纸形式,可发行和观看。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6篇关于国庆黑板报的文章,欢迎品鉴!
国庆黑板报篇1
国庆节的意义
1.国家象征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性,它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诞生而产生,之后变得格外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识,能体现这个国家的国体与政体。
2.功能体现
国庆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后,就承载了反映国家、民族凝聚力的功能,国庆日上有大规模庆典活动,这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3.基本特征
国庆庆典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显示力量,二是增强国民信心,三是体现凝聚力,四是发挥号召力 。
4.重大意义
国庆节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是独立国家的标志,能反映该国的国体和政体。国庆节可反映国家、民族的凝聚力,所以在国庆节当天举行大规模庆典活动,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很多国家在国庆节期间举行阅兵仪式,这更能显示国家力量、增强国民信心,全面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
国庆节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之日,是宪法的签署之时,是元首诞辰的日子,或是其他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也有些国庆节是这个国家守护神的圣人节。
国庆黑板报篇2
国庆节手抄报内容资料:国歌的诞生
在新中国建立前夕 ,人民政协开会商讨国歌 。著名画家徐悲鸿是委员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也是委员 ,他们力荐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 。毛泽东当即表示支持他们的意见 。周恩来也当即表示支持他们的意见 。但有人认为新中国就要成立了 ,而此歌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时了 ,所以主张改词 。周恩来进行发言,他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做到安不忘危,随后留下了这句话,使得我们耳边警钟长鸣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决议,决议内容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之前,将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 。
聂耳生于1912年,卒于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于1935年诞生。剧作家田汉为其作词。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创始人聂耳为其作曲。这首歌原本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影片《风云儿女》所描绘的时代背景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三省,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之下,一些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的状态中,勇敢地迈向抗日前线 。田汉写完这部电影故事后,就遭到了反动派的逮捕,主题歌词写在了一张香烟的锡箔衬纸上 。聂耳主动拿走歌词,在前往日本之前完成了歌谱初稿,到达日本后不久,便将歌谱全部完成并寄回。歌曲随着电影的放映,更因救亡运动的开展,在全国的每一个角落流传,被称作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
在“***”期间,田汉遭到打倒,导致歌词不能再演唱,《国歌》仅能依靠乐队进行演奏。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新词。对国歌歌词进行改定后,社会各界对此始终存在不同看法,纷纷要求恢复国歌原来的歌词。直到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该决议撤销了1978年3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新词,恢复了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的诞生及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诞生,它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 。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它诞生于1935年,那时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时刻。这首歌曲在中华大地上传唱了近70年,它如同战斗的号角,激励着中华民族儿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号召他们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还鼓舞他们建设社会主义 。
1931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这一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序幕,“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田汉、聂耳先后于1932年和193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又写好了一首主题歌的歌词,这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另一位共产党员、戏剧家夏衍接手,把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当他读到歌词,歌词内容为“起来!”,接着是“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然后是“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最后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他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呻吟,听到了民族的呼声,听到了祖国的召唤,听到了战士的怒吼,心中爱国激情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油然而生,很快完成了曲谱初稿,后来又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一首展现中华民族刚强性格的歌诞生了,它彰显祖国尊严,洋溢着同仇敌忾、团结御敌的豪迈气概,这就是一首革命战歌。这是聂耳短暂一生中的最后一个作品。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之后,马上就好似插上了翅膀,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传唱起来,它伴随着“一二·九”运动的学潮,伴随着救亡运动的巨浪,伴随着抗日战争的烽火,伴随着解放战争的硝烟,传唱范围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首革命歌曲甚至在海外享有声誉,在全世界得到传播 。1940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演唱了这首歌,随后他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宋庆龄亲自为这套唱片撰写了序言。在当时的反法西斯战线上,《义勇军进行曲》是代表中国人民最强音的一支战歌。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赫然在列。
国庆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包括国旗,包括天安门,包括齿轮,还包括麦稻穗,它象征着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象征着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1991年3月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这部法律于1991年10月1日开始施行。
国徽的诞生
1949年6月16日,周恩来主持召开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在常委会领导下设立6个工作小组。第6小组任务是研究草拟相关方案,涉及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等方面,马叙伦任组长,叶剑英、沈雁冰任副组长。
1949年7月10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拟定了《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辞谱启事》,对国徽设计提出了要求,要求包括中国特征,政权特征,形式须庄严富丽。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于中南海丰泽园召开会议,协商国旗、国徽、国歌等问题。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对国徽应征图稿都不满意。毛泽东最后表示,国旗已经确定,国徽的决定可以稍缓一些,原来的小组继续进行设计,之后交给政府来决定。9月27日召开了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国旗、国都、纪年、国歌这4个决议案。大会主席团做出决定,邀请专家另外设计国徽图案。政协邀请了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组成了由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领导的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组,政协还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组成了以美术家张仃为首的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组,两个设计组展开设计竞赛。
1950年6月20日,国徽审查小组召开会议,对清华大学营建系与中央美术学院分别提出的方案进行最后一次评审,最终确定清华大学营建系梁思成、林徽因等8位教师设计的国徽方案中选,该方案被送政协大会表决,此后又依据周恩来总理的意见,对国徽的稻穗细部形象做了改进。
1950年6月23日,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全体会议上,由毛泽东主席主持,通过了决议,该决议同意国徽审查组的报告,也同意所拟定的国徽图案。9月20日,毛泽东主席签署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还给出了说明,国徽的内容是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它象征着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也象征着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1950年下半年,中央人民政府将制作国徽的任务交给了沈阳第一机床厂 。1951年5月1日,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正式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它是由沈阳第一机床厂青年工人焦百顺、裴庆江、朱风仪等铸造出来的 。
国庆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世界各国国庆节
世界各国国庆节的确立各有不同的含义。
1804年1月1日,海地黑人歼灭了拿破仑的六万远征军,在圣多明各岛宣布独立,这个国家以独立日为国庆节,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摆脱殖民统治和废除奴隶制的新国家,墨西哥和加纳同样以独立日为国庆节。
全世界有30多个国家以建国日作为国庆节,我国同样如此,我国以1949年10月1日的建国日为国庆节。
有一些国家以国家元首生日作为国庆节,这些国家包括瑞典,丹麦,荷兰,比利时,尼泊尔,泰国等,日本是以天皇诞生日作为国庆节。
以占领首都日为国庆节:古巴、民主柬埔寨、捷克斯洛伐克。
以武装起义的日子作为国庆节,例如罗马尼亚,把共产党武装起义,推翻安东尼斯库反动政权,转入反法西斯战争的1944年8月30日当作国庆节。
美国把国庆节定在了1776年7月4日,这一天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南斯拉夫将国庆节定为召开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日子。加拿大把国庆节定在了英国议会通过《大不列颠北美法案》,将分散的北美殖民地合并为加拿大的这天。
澳大利亚将国庆节定在首批英国移民到达悉尼附近的植物湾的那一天,也就是把首批移民到达日当作国庆节 。
以摧毁专制性象征物的日期作为国庆节,法国把1789年7月14日这天定为国庆节,在这一天巴黎起义群众摧毁了封建专制王朝的象征巴士底狱 。
国庆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中国国庆节的由来
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是1949年10月1日。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人认为,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当时有数十万军民参加。实际上,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 ,并非开国大典 。实际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即成立 ,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宣布 。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 ,称作“开国盛典” 。时间为1949年9月21日 。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是毛泽东,他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称,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自己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表示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该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且将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用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且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公告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对于任何愿遵守平等、互利以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外国政府,本政府都愿意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随即举行了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朱德总司令对海陆空军进行了检阅,还宣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此命令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快速肃清国民党的所有残余武装,解放所有尚未被解放的国土。在同一天,北京新华广播电台于天安门广场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实况广播。这属于中国人民广播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全国各地的人民广播电台同时进行联播。
国庆黑板报篇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是红色,象征着革命,旗上有五颗五角星,它们的相互关系象征着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是黄色的,这是为了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意味着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该法自当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
国旗的诞生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做出决定,要成立国旗、国徽图案初选委员会,当年7月14日至8月15日,在人民日报等报纸上发表了征稿启事。1949年9月,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初选委员会从收到的3012幅图案中选出38幅,印发给全体代表进行讨论。经全体代表分组讨论,9月25日晚毛泽东主席召开了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针对国旗问题,毛泽东主席指出,五星红旗这个图案展现了我们革命人民的大团结。当下需要大团结,未来同样需要大团结。所以,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既体现团结,又彰显革命 。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全体代表通过了一项决议,选定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是由曾联松设计的。该决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更换国旗旗杆
竖立在天安门广场的旗杆曾更换过一次。
第一根国旗旗杆,是在1949年开国大典时,毛主席用来升旗的那根旗杆,它的高度为22米。
1991年5月1日,国旗旗杆被重新修建,其高度达到32.6米。更换旗杆有两种考虑,其一,已站立42年的国旗旗杆确实存在老化情况;其二,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发生了巨大变化,高大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和毛主席纪念堂已修建起来,旗杆高度明显显低,与这些建筑不相衬 。
改建后的国旗杆基座很有讲究,它共分为三层。内层四周有高80厘米的汉白玉栏杆,东西两边各有2米宽的出入通道。第二层是环绕基座的2米多宽的赭色花岗岩带,其象征着“人民江山万代红”。第三层是5米宽的绿化带,它四季常青,象征着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国旗基座四周有护栏,护栏是由56个黄色铜墩连接而成的,这象征着56个民族手拉手,心贴心,团结在国旗下。
升降国旗
1990年通过的《国旗法》作出规定,升旗的时候,一定要把国旗升到杆顶,降下的时候,不能让国旗落到地上。因此,国旗卫士们在降国旗时,练成了过硬的收旗动作。国旗在2分07秒的时间内降到国旗杆底座时,一名战士会迅速用双手把国旗托住,随后另一名战士会将旗面均匀地打成折叠状,这个动作精确在13至15把之间。
更换国旗
1990年通过的《国旗法》作出规定,不得升挂破损的国旗,不得升挂污损的国旗,不得升挂褪色的国旗,不得升挂不合规格的国旗。为确保国旗圣洁且完整,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国旗基本上每天都要更换一面。每逢重大节日,必须更换新国旗。即便国旗未受损,悬挂的最长时间也不能超过10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1991年3月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并于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国庆黑板报篇4
只有民魂是值得珍视的,只有它发展起来,中国人才会有真正的进步。——鲁迅
我们中华民族具备同自身敌人血战到底的那种气概,拥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具备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
3)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何香凝
4)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朱德
人民拥有爱国的权利,爱国还是一项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6)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谢觉哉
7)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9)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10)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中国是古老的民族,中国也是勇敢的民族。中华民族具备两大优点,一是勇敢,二是勤劳。这样的民族非常可爱,我们热爱我们的民族,当然其他民族也有他们可爱的地方,我们绝对不会忽视这一点,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来源。——周恩来
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人民,倘若离开了祖国,倘若离开了人民,我便无法生存,更无法进行写作。——巴金
我拥有自己的人格,还有良心,这些是金钱无法买到的 。我的音乐,是要奉献给祖国的 ,是要奉献给劳动人民大众的 ,是要为挽救民族危机而服务的 。——冼星海
我离世之后,将我的骨灰送回故乡,把骨灰埋葬,在埋葬骨灰的地方种上一棵苹果树,以此让我最终回报家乡的土地,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
15)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国庆黑板报篇5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献出自己所学的知识,用尽自己所知道的一切,让国家繁荣昌盛,不遭受外敌的欺辱,从而能够在世界上站稳脚跟 。——詹天佑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唱罢豪迈的歌曲后便掉转船头向东而去,深入钻研众多学科以拯救国家的穷困,面对墙壁苦学十年期望能打破困境,即使理想无法实现,投海殉国也不失为英雄。——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寓言》
要始终认为祖国的土地稳稳地在你脚下,要和集体一同生活,要牢记,是集体培育了你。一旦你与集体分开,那就是走向末路的开端。——《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
当周围呈现出一片凄凉景象时,人就只会专注于个人的事情,他所有的快乐都存在于家庭之中,存在于狭小的个人利益范围里。在那个时候,个人生活中的不幸,比如疾病、失业等情况,就会致使其走向崩溃,人会陷入没有办法继续活下去的境地。他会如同蜡烛一般熄灭,没有任何目的。个人走向终结,目的也就随之消失了。——《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
资本主义蓄意教导人们相互敌对,它惧怕劳动者团结起来。然而我们的党却教导人们拥有深厚的同志爱与友谊。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就在于此——感觉自己身处友好的集体之中。——《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
谁要是觉得自己是圣人,是被埋没的天才,谁要是和集体脱离,那么谁的命运将会悲哀。集体任何时候都能提升你,还能让你站稳脚跟。——《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能够让人们生出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
国庆黑板报篇6
1、阅兵
怎么玩都不要错过看阅兵式,每年的阅兵式都非常壮观,即便不在现场,在屏幕上也能看到祖国雄厚的实力以及英武的身姿。(小编每次看到都会内心激动)
2、高速免收通行费
从2012年开始,咱们获得了假期专属福利,高速公路在重大节假日对小型客车免收通行费,自驾回乡或者出行游玩能减少一大笔费用 !
3、黄金周
与“国庆节”关联的,必然少不了七天假期!由于实在太过开心,我们习惯性地将这个难得的长假称作“黄金周”。这一周时光如黄金般珍贵,能让我们与家人、朋友相聚,睡个懒觉,聊聊生活,一同旅行,尽情享受生活。(有没有人和小编一样思考黄金周去何处游玩,内心激动,钱包却瘪瘪的呢)
4、愉快出游
秋天到来后,气温急剧下降,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室内和室外的温差变得很大,这容易促使水分子凝聚从而形成雾水。尤其是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时,会致使玻璃表面变得模糊,导致视线不清楚,进而影响驾驶。所以,在低气温的环境下,使用玻璃防雾剂是十分必要的。
请你提供一下具体的句子内容,以便我按照要求进行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