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和自媒体慎用图包!亲身案例教你5招防侵权
她留言说明每张作品都系独立创作,需提供截图或编号作为凭证,我通过实际经历分享五种技巧,以防图像损害生意及账号利益
日前于一个素材分享帖中发现一段话:若需某图的原始版本,可向评论区发送截图或注明序号,我会集中进行回应。所有图片均系本人独立创作,无需担忧版权问题,可安心采用,此方法对从事网络销售及内容创作领域的人士尤为便利,能节省大量时间与精力。但坦白讲,这种“安全无忧”的保证听起来过于暖心了,反而让我心生警惕——因为我周围就存在确凿的案例,告诫我们不要被表面和善的言辞所迷惑。
我的一位朋友小李经营着一家手工店铺,他曾经直接使用别人评论里提供的图片作为商品主图,在商品上架两天后,平台就发出了侵权通知并下架了商品,同时他的卖家账号也被限制了,造成的损失并不仅仅是那几笔订单。不得不说,当时他主要是为了省事,看到那句“每张均为原创”就轻易相信了。事情发生后他才意识到,所谓的“原图”有可能是简单的截图,可能没有获得模特和场景的授权,甚至可能早就被其他地方广泛使用了。我个人认为:在方便与稳妥这两者之间,不能把所有期望都寄托在一句宽慰的话语上。
遇到这种承诺时,简单的核实方法非常实用。先借助反向图片检索工具,比如谷歌镜像、TinEye、百度识图,确认该图片是否在别处广泛传播,然后尝试获取包含全部EXIF信息的原始照片,虽然EXIF信息可能被修改但仍具参考意义;此外,可以向卖家索要原始拍摄资料的部分内容,例如拍摄日期、相机品牌型号,以及确认是否有人像并索取模特授权证明。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仅仅依靠评论区的“编号”或者截图是不够的,必须将许可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哪怕只是一句带有时间戳的私信确认,也比完全没有要好得多。
有人会质疑:这些步骤看似繁琐,是否会导致客户流失?坦白讲,确实存在不便,然而,与平台惩罚或投诉造成的长期负面影响相比,这些准备工作更像是预先购买的保障。我认为交流时需明确说明应用情境,是用于宣传推广还是商品封面,是长期网络应用还是仅限某次活动,尽量将相关细则记录在文字沟通中,保留交易凭据和付款证明,必要时可请对方签署简要授权文书,这些措施有助于事后维护自身权益。
作为图片销售方,有一些注意事项有助于增强可信度并维护自身权益。需要公开标明照片拍摄的相关信息,同时要在交易环节清楚说明授权使用的情况。接受订单之后,应该发放电子授权凭证,并且保存拍摄时的原始资料。这样做能够缓解购买者的不安情绪,在出现版权纠纷的时候也能提供有力的证明。平台监管持续收紧,标准化的操作既关乎消费者的权益,也关乎企业形象的维护。
前景预计将更为严苛,平台会提升投诉处理与系统评估的精确度,大众对于“原创”这一概念会愈发在意,针对依赖视觉素材开展业务的我们,与其寄望于偶然,不如将核实与许可视作日常职责的构成部分。如果你打算在留言区提供编号或截图来获取完整图像,务必先确认清楚相关事项,并且妥善保存相关证明材料,毕竟谨慎行事总是不会错的。
你是否曾碰到过所谓的“原始图像保证”?你最终是如何应对的,过程中遭遇了哪些难题和经验教训?可以分享一下你的情况以及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