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内容、探究重点及指导思想解析

时间:2025-07-04作者:admin分类:广告与营销视觉浏览:5评论:0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学习内容的选择

劳动与技术教育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形成劳动技能和技术素养,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多方位的发展。这种教育模式以操作性和探究性学习为显著特点。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框架内,劳动与技术教育被视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小学校必须开设的基础性学习领域。它涵盖了技术基础、家庭事务以及职业导向等多个方面。技术根基涵盖了诸如传统技艺、信息技术、基础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传统技艺囊括了诸如印章制作、雕刻艺术、陶瓷工艺、编织技巧、刺绣工艺等。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劳动与技术教育不仅应关注操作技能的培养,更应注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技术原理与方法探索,以及技术文化内涵的理解与体会,同时也要重视技术作品的构思与创作。

在遵循这一理念的前提下,《我的藏书票——纸版藏书票的设计与制作》这一课程内容,源自湖北省武汉市编写的初中《劳动技术》第四册教材中的第一章《网版印刷》第一节《纸版藏书票的印制》。它涵盖了传统工艺制作的范畴。相较于原教材,本课程不仅强调了藏书票制版印刷技术的学习,还丰富了藏书票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作品设计的内容。

2、学习目标的制订

新课程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目标理应实现统一与多样化。情意领域,以劳动与技术的意识、态度、情感因素为重心;知识技能领域,以劳动与技术的认知、思维、操作为核心;实践性领域,则以技术应用、技术创新为焦点。这三个领域的目标需相互融合。在此期间,我们以培育基本态度、养成基本习惯、掌握基本工具、训练基本技能以及制作基本作品为核心,构建起基础目标体系;以工艺设计和技术操作为核心,拓展目标领域;以技术创新、技术综合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提升目标层次,从而构建起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目标梯度结构。因此,针对本节课,我们设定的学习目标为:

(1)学会运用多种方式,途径搜集并了解藏书票的相关知识。

学习设计并制作一枚具有独特风格的藏书票,同时初步了解藏书票设计的基本规范以及制版和印刷的关键技巧。

塑造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增强审美感知,推崇阅读、热爱书籍,以及收藏书籍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的核心在于探究藏书票的起源及其独特之处,并学会设计和制作藏书票的基本流程:教学中的难点集中在版面制作和拓印技巧上。每位学生设计的藏书票图案风格独具特色,在制作版面时面临不小的挑战,比如如何处理每个块面或细微部分,选择何种制版方法等,这些对学生而言颇为棘手,因为版面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印刷的效果。在拓印的过程中,掌握调色的浓度和上色的均匀度都相对困难,这两个环节的连续操作直接决定了作品的品质高低。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能够进行图案设计,并且对制作工具的使用有所了解,例如熟练掌握刻刀和裁纸刀等工具。纸版藏书票的制作材料易于获取,过程相对简便,非常适合印刷初学者学习,学生们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此外,通过参与藏书票的设计与制作,我们旨在推广阅读、热爱书籍和收藏书籍的良好习惯,这也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学习素养。

三、学习方式分析

新课程体系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以项目为核心来策划与实施教学环节。通常而言,每一个具体的技术项目都蕴含着深厚的教育意义。学生在一系列的学习经历中,可以掌握必要的材料与工具,提升技术与设计,以及制作与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因此,《我的藏书票》这一项目,以“藏书票”作为活动的核心,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旨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到多种多样、充满趣味的学习形式。在课前,我们进行信息搜集活动,收集关于藏书票的各种资料,包括其含义、历史沿革、特征以及代表作品;在课中,我们进行图案设计和技术实践,在课堂上设计出独具特色的藏书票,并运用纸版印刷技术,制作出专属于自己的藏书票;课后,我们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探究和创新,若学生对藏书票保持浓厚兴趣,可以借助教师提供的网站或自行上网查询,以获取更多藏书票的相关知识,并探索使用不同材料和技艺等更多制作藏书票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教室设计图案纸_ 藏书票设计与制作教学 _

《我的藏书票》这一课程主要展示了学生如何认识、设计和制作藏书票的全过程。整个过程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欣赏和认知阶段;其次是设计和制作阶段;最后是评价和拓展阶段。为了保证学习的连贯性,课程被安排为两节连续的45分钟课程,合计90分钟,其中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和独立制作的时间大约在45至50分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这三个阶段依次展开。

在课程开始前,我们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了藏书票的图片;与此同时,教室内也布置了名为“珍贵的回忆”的展板,上面陈列着同龄孩子们创作的藏书票作品;学生们在课间休息时,可以自由地观赏这些展品。

课堂铃声响起,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开场:同学们,刚刚大家观看了一系列的图片。那么,你们能否判断这些图片出自哪些作品呢?

学生自行作答,教师适时引导:大家所欣赏的是这些藏书票。这些藏书票是专为那些热爱阅读、珍视书籍、收藏书籍的人所设计的标记,同时也是对书籍的一种美化装饰。当你购得一本钟爱的书籍,在扉页贴上一枚精致小巧的藏书票,往往能让书籍显得更加光彩夺目,显得格外珍贵,进而激发你阅读的热情和对书籍的喜爱。(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展示自己的藏书和书中的藏书票。)教师展示了从古今中外精选的藏书票佳作,同龄学子的藏书票作品,以及自己印制的藏书票书籍,供学生们欣赏。学生们通过直观感受,对藏书票有了初步的认识,并由此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深入探讨了藏书票的内涵、历史渊源以及独特风格。

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向学生介绍了全球首枚藏书票——《刺猬》,以及我国著名的藏书票——《关祖章藏书》,以此让学生对藏书票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有所认识。

师生们共同鉴赏了几幅具有代表性的藏书票,细细品味其色彩搭配、构图布局以及创意立意。

学生通过观赏和教师的讲解,总结出藏书票的显著特征,从而为藏书票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学生通过欣赏和认识藏书票,激发了创作的热情,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设计和制作的过程。在学生动手设计之前,会有一个交流环节,让他们各自表达想要设计的内容及其所蕴含的意义;随后,他们才开始着手设计。设计完成后,学生还需向大家展示并介绍他们所创作的图案。这节课的藏书票并非仅仅是照搬照抄的复制品,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作品草稿和设计理念,这种做法凸显了“我的藏书票”这一主题,同时也彰显了学生的个人特色。

设计流程如下:起初,教师向初学者明确设计要求,强调主题需突出、构图需简洁,并指出题材可自由选择;接着,学生们相互分享各自的设计想法;随后,学生们着手创作藏书票图案;最终,呈现几幅学生创作的藏书票图案以供展示。

本节课中,藏书票的拓印工艺尤为复杂,为确保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并掌握纸版藏书票的拓印步骤及关键技巧,以攻克这一难点,教学流程被细致划分为几个环节:首先是观看并思考,接着是讨论与交流,最后是亲自实践制作。

观察并深入思考。学生们需观看藏书票制版印刷的全过程。待每个学生完成自己的设计图案后,我们将播放以“熊猫抱竹”为主题的纸版藏书票制作视频。在视频播放过程中,教师将针对屏幕上展示的制作步骤,详细讲解技术要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教师提问,学生们在观看的同时进行思考:藏书票的纸质版本是如何制作的?具体每一步骤的技术要点有哪些?结合个人设计的图案和视频中的指导,他们打算如何动手制作?若在藏书票的制作过程中,大家有任何疑问或感到困惑,不妨提出。

学生们围绕那三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接着在班级内分享交流心得,教师则针对他们的疑问进行了解答。这样,学生们对制作步骤和技术要点有了清晰的认识,了解了如何根据个人设计的图案进行制版和拓印,并对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有了更深的理解。

学生在充分理解了相关概念后,便开始动手进行纸版藏书票的拓印制作。在此过程中,教师会进行巡回指导,同时通过展示制作步骤图、播放背景音乐等方式,帮助学生放松心情,享受创作的乐趣。

在教室内,我们设置了一个空置的书架,专门用来展示学生们在课堂上亲手制作的藏书票。通过这样的展示,学生们得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学会了欣赏同伴的作品,从中学习优点,以此充实自己。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再次进行创作的热情。

评价环节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同伴互评以及教师的专门点评。学生自我评估是指他们对自身在藏书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作出评价;同伴互评则通过投票方式,让学生从展示的作品中挑选出自己最钟爱的藏书票,并阐述选择它的原因;教师点评则是教师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从设计、制作等技艺层面进行评价,同时也会从学生们的严谨态度和创意想象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在评价环节之后,紧接着便是拓展性的活动。一节关于藏书票设计及制作的课程结束,并不意味着对藏书票知识的掌握就此终结。在总结这一环节中,教师向学生们推荐了一些与藏书票相关的网站,以此激发那些对藏书票充满兴趣的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尝试。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