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校毕业生求职竞争激烈,简历优化是智商税?
2021届大学毕业生数量高达909万,刷新了历史记录,同时叠加了未就业的往届生,使得就业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随着秋季招聘的临近,简历改进成了一个热门话题。部分求职者对求职过程中请人修改简历是否真的有效感到困惑,付费获取简历优化服务究竟是否属于智力税的缴纳?
个人履历是衡量个人才干的关键依据。譬如,某种药剂对于缓解感冒及伴随的病症效果显著,然而其使用说明如果表述混乱,会出现治疗目的模糊、内容堆砌、篇幅过大的状况,不恰当的信息传递会削弱该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因此需要改进。确实,求职者的主要优势在于整体能力而非简单履历,然而,不可否认,履历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可以当作进入职场的初始途径。没有必要把“改进履历”和“提升自我”分离开来,故意设置一个“非此即彼”的误区让人陷入。
个人履历是求职者的详细档案。在招聘期间,人力资源部门审阅每份档案时往往非常短暂,一般只有十多秒。因此,一份表述恰当、布局清晰的档案显得格外关键。作为应用文书,档案需要遵循特定的逻辑与表达方法,具有一定的规范要求。比如,怎样将学生时代表现自我价值的思路转变为职场中匹配岗位的思考方式,怎样着重展示能证明个人与工作契合度的材料,怎样根据具体情况设计简历,等等。对于刚进入职场的新人来说,是自行钻研学习经历,还是付费请人优化,只要确保信息准确,只是选择不同呈现方式,并无本质区别。
令人忧虑的是,在优化个人履历的过程中,常常暴露出服务响应迟缓、从业者背景模糊、鼓动履历失实、个人信息屡遭窃取等弊端。然而,个人履历的改良之所以能形成一种产业,表明其背后潜藏着庞大的市场需求。一项针对1534名在校生的媒体调研揭示,高达71.2%的受访者坦言,在准备个人履历时感到十分棘手。绝大多数大学生寻求帮助,超过百分之七十五点五的人希望得到已就业学长学姐的指导。因此,大学方面应当加强就业面试方面的指导工作。
制作简历属于一种专业性表达,同时也是对个人能力与未来发展路径的系统性梳理,其中蕴含的深刻反思工作别人无法完成。通过撰写简历这个行为,我们得以回顾自己的思考探索、社会活动、实习或工作体验、长处与不足,向他人展现自己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深入剖析自我。具备这种反思精神,我们将更积极主动地拓展各类实践经历,掌握更多专长本领,审慎规划未来职业方向,通过日常行为有目的地完善个人履历。由此可见,一份出色的履历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他人代为润色,而是长时期积累沉淀、厚积薄发自然展现的结果。
写作思路和手法之外,单靠简历润色对材料本身帮助不大。假如简历修饰者是能干的助手,那么应聘者就必须拿出扎实的素材。倘若应聘者本身条件一般,修饰者即便进行过分渲染、粉饰、夸大,应聘者在后续的筛选、实际工作中终究会暴露真实情况,并要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付费润色履历并非全无价值,不过对于熟悉求职文书编撰的职场人士而言,这更像是他们能力欠缺的“挡箭牌”,仅给急需工作却茫然无措的人带来些许虚幻的慰藉。(维 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