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剪纸纳入班本课程,激发幼儿兴趣,传承民间艺术
《纲要》明确提到:我们的教育宗旨包含“能够运用个人方法开展艺术创作实践。”剪纸属于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其历史非常悠久。剪纸是一种兼具实际用途、表现力强、传播范围广的民间艺术。剪纸活动让幼儿运用剪刀,将中国民间剪纸工艺里“黑影”和“镂空”这两种核心的图形设计方法,与幼儿的剪纸实践结合起来,促使幼儿在已有水平上,学会剪出各种富有想象力的图案。剪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其融入班级特色课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幼儿对剪纸的喜爱程度,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推动剪纸技艺的延续与进步。
课程缘起
临近岁末,部分小朋友提及了节日的相关事宜,有的表示母亲届时会购置新装,有的谈到届时会燃放爆竹,还有的描述家中将张贴春联与窗花,十分雅致,孩子们纷纷表达各自的见闻,场面颇为活跃
谈到新年,孩子们开始讨论如何让教室变得更为美观,每个人想法不尽相同,针对孩子们的喜好和疑问,以心灵手巧剪窗花迎接新岁的故事由此展开,欢迎各位加入孩子们的世界。
课程目标
最初探究剪纸的起源和演变过程,观赏中国的民间剪纸作品,从而对中华传统剪纸文化形成一定认识。
掌握基本的绘画与剪纸方法,借助多样的折叠技巧,可以初步创作出多种形状的剪纸艺术品。
3。体验剪纸的乐趣,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程实施
旨在让小朋友们更深入地认识剪纸艺术,增强对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理解,我们决定借助孩子们对剪纸的喜爱,开设《剪纸》主题课程,向他们全面讲解剪纸的相关知识。我们带领孩子逐步认识剪纸文化,从探究、认知、欣赏、折叠、描绘、裁剪、构思到展示等环节,由易到难学习剪纸知识,初步了解剪纸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体会不同折叠技巧可以制作出各式各样的剪纸,并尝试独立完成基础的剪纸创作。
查——亲子调查表
活动启动之前,借助周末的家庭互动,邀请成人和儿童共同开展针对剪纸传统的全面探究。借助家庭式的考察,孩子们认识到剪纸属于中国民间艺术门类,不过对于具体的剪裁技巧掌握得还比较有限。
知——剪纸的发展由来
为了让孩子们更全面地认识剪纸艺术,活动开展前,教师借助影像资料和图像说明,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细致阐释,孩子们借此加深了对这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同时也对我们园所的这项特色活动有了更深的认识。
赏——美丽的剪纸作品
建议家长领着孩子去集市亲眼看看剪纸艺术的高超技艺,同时鼓励孩子借助电子影像欣赏各式各样的剪纸佳作,教师运用幻灯片呈现五彩缤纷的剪纸创作,协助学生认识、学习各类剪纸艺术。
折——折纸的多种折法
教师借助“剪纸的折叠技巧”这一活动,向学生们系统地讲解了各种折叠方式,其中包括四重折叠、三重折叠、中心折叠等手法。
画——探索剪纸画法
孩子们在自由尝试中创作各式各样的剪纸图案,我们观察到,部分孩子设计的图形,确实遵循了剪纸的基本方法,而另一些孩子构思的图形,则违背了剪纸的规则,或者超出了他们这个年龄段能够掌握的限度。为了协助孩子们学会绘制剪纸图案,我们指导他们先确定“中心位置”,然后沿着中心点两侧的直线来添加装饰纹样。用“进、出”等简短口诀指导孩子行动,借助“三角、月牙、棒状、叶状”等基本图形引导孩子开始学习。
剪——学习剪纸技巧
孩子们依照自己绘制的图形开展剪裁活动,明白所绘的笔道便是剪刀行进的轨迹。孩子们在剪裁时,会经历两个不同时期。
初步尝试
孩子们在剪纸时察觉到,图案简洁的容易处理,也方便裁剪;而那些图案繁复的、或者超出轮廓范围的,则很难裁剪,甚至使人不知道如何下手。他们自己裁剪出来的作品,要么图案过于单调,要么边缘参差不齐。孩子们还意识到,一旦折叠纸张时出现失误,或者绘画时的方向不对,就会造成图案的断裂。
体验成功
反复试错后,孩子们领悟到,从“中心点”向两侧绘制装饰图案,这样裁剪起来十分便捷,并且逐渐明白,各个图案必须彼此错开,装饰纹样越丰富,作品就越显精美,而外轮廓线则决定了最终造型的模样。
创——创作剪纸作品
环境布置体现了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与孩子们的积极参与。我们将孩子们的创作巧妙地融入整体设计,增强了美术区域的艺术氛围和参与乐趣。
孩子们学会折叠、描绘、裁剪这三项剪纸的基础操作后,便进入了独立设计剪纸图案的时期。他们依据个人想法,选择适宜的折叠方式,构思独特的图案样式,并琢磨如何裁切出整洁利落的成品。
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从对剪纸一无所知,到开始接触剪纸,从不会剪纸,到学会剪纸的方法,从随意玩耍,到用心研究,从单一剪纸,到多种剪纸,从少数人掌握,到所有人都会……这就是这次剪纸学习经历的价值和成果。剪纸让孩子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许抒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