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著名大学校徽及其背后故事,清华北大校徽设计理念大揭秘
各所高校的校徽,不但是那所大学的视觉表征,同样是其历史沉淀、治学观念以及文化内蕴的展现。今日我们就来谈谈国民声名远扬大学的校徽以及其设计背后的事迹
清华大学:融入梁启超的校训
1916年,清华着手设计校徽,彼时于清华担任老师的梁启超先生,极力倡导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当作校训,所以当时的校徽设计同样融入了此理念。
校徽核心是盾形结构,其上三个“人”字环绕成环,像人之携手、众志成城,下方展开的书卷象征知识,上方高悬的五角星代表崇高理想,整个图案以深沉蓝色为底,寓意学海无涯以及稳重品格。
北京大学:鲁迅的百年设计
1917年,蔡元培是那时的北大校长,那时有在校担任老师的鲁迅,蔡元培委托鲁迅设计校徽。
鲁迅把“北大”二字变成一个极具力量的意象,篆体“北”字似背对背相互依靠的两人,”大“字像正面笔直站立之人,二者共同组成”三人成众“的团结象征,这一枚校徽设计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如今也成了我国极为著名的校徽之一。
东北大学:林徽因跨界设计
东北大学的校徽,是由我国一位著名设计师林徽因进行操刀设计的,其设计时间是1929年,校徽的中央呈现的是白山也就是长白山,以及黑水也就是黑龙江的抽象图案,这有着寓意学校扎根于东北大地的意思,而盾形结构所代表的是坚固与担当。
然而后续展开的校徽设计,就此中断而并没有接着沿承这一理念,鉴于张学良针对东北大学所做的题字,进而校徽被予以修改,当然啦针对这一点这属于后面的事情了,对于那些有兴趣的读者,自行去搜索与之相关的新闻 。
复旦大学: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校徽设计于1949年周遭时期的是复旦,核心设计者乃中央大学艺术系叫陈之佛的那位先生 。
徽章主体呈现为圆形,内圈围绕着“复旦”篆体字样,外圈刻有庄严的英文校名全称,设计选取“天圆地方”的古意,圆形既象征团结凝聚,又呼应校名“复旦”的“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南开大学:校长亲自设计
南开大学的校徽设计,主要是由其创始人张伯苓校长来主导构思的,并且最终确定了下来,设计时间大概是在1930年 。
校徽主体,是一个独特的八角星形,其内部,是一个圆形,此圆形代表着智圆行方的品格,并且,在圆形的中心,有南开的篆体字样,呈现出古朴庄重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