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多次发文整治,中小学形式主义作业为何仍泛滥?
教育主管机构反复强调,需摒弃基础教育环节中的表面文章。然而,“新华视点”相关人士走访得知,部分地域的中小学校布置的家庭任务,仍然带有形式主义色彩,给学子、家长期待以及教育工作者带来额外压力。
许多学子经常需要从事摄影录像等记录性工作,以及处理各类在线课程签到事宜。特别要指出的是,持续多年的抄写设计类任务负担依然沉重,导致“代笔抄写设计”在网商平台上异常火爆,部分店铺交易量竟达二十万次之多。
形式主义“傍上”学生作业
最近,许多小学和中学的家长以及学生向记者表达了看法,指出某些作业布置得越来越流于形式。这类任务只是表面功夫,缺乏实质内容,让学生应付了事,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压力,却无法带来真正的教育意义。
手抄报类的任务,经过记者的走访了解,在形式主义作业当中,最受批评的就是手抄报这种类型。
许多家长表示,每当端午、国庆、中秋这类节日来临之际,学校总会布置学生制作手抄报的任务。孩子们常常把这个责任推给家里大人,部分家长只好借助网络平台来帮忙完成。
通过在二手商品交换站点进行检索得知,提供“手抄报代笔、代制”服务的项目非常受欢迎,有位标榜“半小时内完成稿件、承接儿童绘画及手抄报制作”的商贩销量已经突破二十万笔。初步估算显示,该平台上此类商贩数量超过一百个,部分店铺还宣称“回头客数量逾万”“经营长达九年”。
一位艺术教育工作者在某个网络销售平台上兼职担任手抄报绘制人员,她向笔者透露说“近期承接的订单数量很大,内容主要是学习任务”。在她的网店中,A4幅面的手抄报绘画收费18元,文字书写服务5元。当笔者提出“作品会不会过于精美,反而显得不像家长和学生的手笔”这一问题,她回应表示“教师通常不会对此类情况表示介意,基本上提交上去就可以了”。
一位家长透露,他买了手抄报用于孩子作业,开学时孩子要提交关于“假期生活”和“庆祝教师节”的手抄报,因为孩子画画能力有限,害怕作品与同学相比显得太差,所以决定采取这个方法。
家长反映,作业要求留下记录,形式多样,包括录像、录音、绘画和照片等。
有些任务需要孩子把做事的每一步拍成照片,然后打印出来贴在作业本里;另一些任务则让家长把拍好的照片上传到软件里,生成一个条形码贴在作业本上;还有一些任务要求家长剪辑作业相关的视频,结果家长不得不充当起“摄影”和“导演”的角色。
采访得知,数十位来自不同地区的中小学生家长都提及,老师曾安排需要家长代劳并留下记录的功课。超过半数的受访家长透露,由于部分家庭作业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他们曾经帮忙孩子敷衍了事。
布置网络签到任务督促学生在家完成学习任务,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教师为此安排了线上打卡类作业。
即便在假期期间,部分学生仍须每日完成跳绳练习、古诗诵读、阅读任务、书法练习等记录,家长必须准时上传孩子履行作业的凭证。西部某地一位家长表示:“每天都要看管孩子,确保这些记录是否准时递交了。”
家长依照指示把安全学习完成证明放到班级群里。(受访者提供照片)中部某地一位小学生家长表示,家长群还会发布一些寒假和暑假安全知识网络课程,要求学生和监护人点开学习,然后拍照在群里汇报,证明学习结束;有时甚至需要把学习结束的证明打印出来,由班主任收集后交给教育部门。
谁在加重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负担?
一些小学生家长表示,老师布置的功课数量过多,导致孩子感到压力很大,经常因为害怕写不完而掉眼泪。西部某地一位小学生家长提到,今年暑假学校安排了四项难度较高的实践活动,每项活动大约需要两天时间,不仅打乱了原来的假期安排,还占用了学生的休息时刻。
部分家长透露,为了处理各种学习任务,小学生家庭普遍需要准备打印设备,这对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而言,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
部分教育工作者不赞成此类表面文章式的学习任务。位于西部某区域的一位小学教育工作者透露,要求学生记录活动过程、进行签到,也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相当一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被投入到下达指令、安排各类事务中,这些本可用于优化教学的部分被挤占。
休假期间参与教师学习活动,同时需要挤出时间核对学员的签到记录,并且收拾装订学员的结业凭证,这些工作既无价值又耗费光阴。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部分教育工作者指出,表面文章式的功课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理念与价值取向。也有家长诉说,部分布置的影像资料品质不高、情节雷同,为图省事,孩子或家长往往快速跳过或仅启动播放而不认真观看。这样容易使孩子在年幼时养成敷衍塞责的习惯,同时也可能滋生对教育机构的疑虑情绪。
形式主义作业缘何屡禁难止?
一些受访教师表示,手抄报类、留痕类作业部分是依据上级单位安排完成的,或是为了响应上级单位的相关指示;部分是为了参与各类评优活动,从而为学校赢得荣誉;还有部分是为了制作学校宣传板,借此展示学校的工作成效。
媒体人员考察多个地方后发现,许多中小学都设有专门房间,里面摆放着大量检查所需文件、荣誉证书以及陈列架,目的是迎接检查工作。其中,种类繁多、制作精良的学生手工制品是关键展示对象。
中部某地一所中学呈现了部分反映该校教学与学术活动的资料,里面涵盖了学生亲手制作的绘画作业。新华社记者李紫薇供图当地一位小学负责人坦言,不得不指出,许多自称是“学生完成”的功课,实则是教师或家长操刀的,这一现象已是公开的秘密。各学校竞相向教育督导及视察的官员展示自身风采,导致学生作业被动地卷入了这场无形的较量。
学生参与打卡活动,通常是在学习由上级单位制作的在线教育内容时出现。很多时候,上级部门会规定参与比例,教师为了达标,便要求全体学生进行打卡。一位中学教师这样解释。
加强管理并改进评价体系
教育部办公厅于2021年4月公布的《关于增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监管的规定》,针对学校作业水准偏低、作用发生偏移等显著弊端,清楚表明需要完善作业监管体系。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雷望红提出看法,需要严格依照规则,彻底整治和约束进入校园的各种检查、考核项目,严格控制各类大赛、评比的数量,以此从根本上降低表面文章。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彭泽平教授等人士指出,教育机关、学校以及教师都应当更加注重作业的真正育人作用而非外在形式,要体察学生的成长需要,增强教育教学的精准度和实际效果。
教育部门需要优化对学校及教师的考核方式,防止过分关注数据与位次,督查时侧重观察学生表现,而非展示板,也要削减抄写类、有形作业。彭泽平指出,还要尽量减少线上学习的要求,若确需通知学生,须用更生动的方法激发兴趣,不能只以签到了结。
据记者了解,部分学校正在精心研究,创造出既吸引学生和家长,又让学生获益的功课形式。
观看红色影片、探访城区文化地标、前往公共图书馆,是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小马小学今年暑假为低年级学生安排的学习任务。家长薛荣丽表示:“孩子对于执行任务充满期待,活动期间也是边游玩边学习新知。”
重庆谢家湾学校丰都幸福小学时常举办“家长座谈”,会邀请家长代表到学校,目的是为了知晓各班级学生作业的类别以及形式,并且收集家长对于学校作业安排的反馈和想法。
许多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倡议学校强化教学探索,促使教师优化作业的吸引力和水准,摒弃单调反复、刻意保留痕迹的部分,切实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他们的综合素养。(记者李紫薇、樊欣阳、周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