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超多超挤的PPT不好看?原来是犯了这3个错误

时间:2025-09-28作者:admin分类:排版与出版物设计浏览:4评论:0

像这种“内容超多、超挤”的PPT平时碰过不少吧:

其实像这种PPT之所以不好看,大部分是因为犯了这3个错误:

我们开始具体调整这些演示文稿,弄清楚这三个难点究竟指什么,并探讨应对方法。

▎案例一:堆砌素材

在资料量已经很大的情况下,还要在演示文稿中使用一些体积很大的素材,这使得本就有限的空间更加捉襟见肘。

试着删除这些素材,只保留白底黑字:

此时正文部分的文字长度太长了,阅读时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试着把它们缩短,并横向排版:

但是,当文字堆积成团时,读者容易感到排斥。

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将篇幅较长的文字分解为若干简短句式,从中归纳出各段落文字的核心内容,以此作为参考依据。

处理完所有段落,我们就能得到这样的四段文案:

注意我还添加了图标装饰

然而,这种布局方式,第一眼看上去容易让人产生横向内容存在某种关联的错觉,

因此,为了使文章层次分明,我们可以添加一些分隔符号,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这样整体看起来会更有条理。

然后,倘若发现背景略显单调,可以考虑选用一张应用了【模糊】滤镜的图像作为背景,

又或是在形状底部插入一些大形状,增加页面的色彩面积:

▎案例二:文字太多

处理这些大篇幅的文字时,除了能够将冗长的段落分解为简短句式,还可以运用视觉呈现的思路来加以分析。

比如,我们先仔细阅读第一段文字:

从这段文字,可以清晰地看出其中的逻辑关系,并勾勒出一个图表的初步框架:

然后我们试着把文案里的各项内容,逐条填入前面提到的两个圈圈之中:

如今我们算是处理了第一段文字,也获得一个完整的图像了

将文字信息转换成图像信息,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可视化”。

接下来,我们再仔细阅读一下第二段文案:

优化长文本排版_ppt排版设计_PPT设计技巧

不难看出这段文案里的“总分关系”吧?

运用先前提到的“将长篇文字拆解为简短句子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三个段落:

现在我们把处理完毕的图表与段落合并到一起,得到如下效果:

不过,当前这两段文案的界限可能还不够清晰。

所以,我们可以插入一个设置了渐变色的形状,将两段内容隔开:

当你再次审视那篇堆积如山的初稿时,就会感叹“核心概括”+“形象呈现”的方式有多棒!

▎案例三:配色杂乱

内容越多,我们在配色上越要保持克制!

例如,该页幻灯片包含许多色块,我们应当避免为这些色块添加色彩,最好采用与底色相近的色调,或者尽量压缩色彩的分布范围,

在完成这一步以后,你会发现原本的拥挤感缓解了不少。

然后,我们可以运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配色理念,仅对关键信息进行着色处理。

比如,我们打算强调“发展初期-转型阶段”这个表述,那么就针对这些指示线进行着色处理:

又比如,我们想左侧的表头字眼,那我们就只给它们上色:

比如,若要强调右边的“转型阶段”部分,就只对该部分进行着色处理

总而言之,配色的时候,尽量少用颜色,只给重点信息用色即可。

▎案例四:文字多+配色乱

这个页面的图表文字过于密集,色彩分布过于宽广,数量也过多,因此给人的整体印象是杂乱无章的。

我们继续按照前面提到过的方法来处理这些问题。

首先,梳理一下大段的文字,将重点信息提炼出来:

然后,我们再试着降低图表的色彩种类和区域大小,这样可以使图表更加精炼:

最终,依照惯例,选用两个与背景色调相近的较大色块,来分别盛放这两部分资料,

此处可通过调整大形状的色调来区分小标题与正文,再向内嵌入一个白色图形,从而形成一张层次清晰的“卡片”。

▎总结

明白了,那些我先前提出的疑问,现在应该清楚了。

OK,如果觉得以上案例的分析对你有启发,欢迎【赞】我哈。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