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黑板报的难忘故事:初一那次勇敢自荐当文艺委员的经历
黑板报十分普遍,我却格外喜爱它,这源于我在求学和工作期间数十载的时光里,与黑板报发生的许多片段,以及那些难忘的往事。
我上初一是一九七五年,班主任是教数学的陈老师。
回想刚到学校没多久的某个下午,老师召集了班级会议,宣布了班长、学习委员这些职务的人选,唯独文艺委员的位置还没有最终定下来。
班会上,陈老师动员同学毛遂自荐担任文艺委员,可老师反复启发,大家依然沉默,有的同学低着头不吭声,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举手。
讲台上,陈老师面带微笑,显得十分和蔼可亲,目光里流露着热忱、信赖和希望,就在我注视着老师的刹那,我不知哪儿来的勇气,竟然举起了手。
可能是老师看重我的勇气,又或是老师鼓动了我的决心,陈老师面带喜悦,非常热忱地夸奖了我,老师的夸奖又招致了同学们的认可,在大家响亮的掌声里,我担当了文艺委员的角色。
那时候,上午跟下午第一节课之前,去学农劳动的路上和回来的路上,都要唱革命歌曲,像《小松树》、《下定决心》、《打靶归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学习雷锋好榜样》这些。学校里经常搞文艺活动,表演的时候要自己写快板、三句半之类的。这些事情都是文艺委员负责的。
还有一项活动,也由文艺委员负责,就是办黑板报。
初一学生普遍书写能力欠佳,我的字迹也仅算中等。我挑选了几个字写得较为工整的同学,组建了专门负责黑板报的团队,部分成员觉得承担这项任务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件新奇的事情,因此都展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
制作黑板报的核心任务是搜集素材并规划布局、构思刊头以及绘制插图和装饰线条,我们向老师借阅报纸,从报纸中挖掘资料,依据资料规划布局、构思刊头,插图和装饰线条参考报纸范例或借鉴其他黑板报的样式,照着画出来。
我们班级的黑板报位于教师办公室的西山墙,正处在校园一个关键的交汇点,每到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我们更新黑板报时,总会吸引大量学生前来围观,偶尔也有老师驻足观看,面对如此 đông đảo的人群,我们既有些许忐忑,又感到无比自豪。
有一回,我在黑板上绘制图案,忽然听见有教师称赞大家,一扭头,校长正站在那里。校长注意到我转过头来,又对我进行了表扬。我感到十分高兴,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望着校长和善的容貌,我有些脸红。我明白校长是在激励我们,毕竟我们的黑板报同高年级的作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正因为校长的鼓励,我们几个同伴干劲更足了。
制作黑板报同样需要付出不少努力。由于室外黑板安放得较高,我们在进行黑板报制作时必须借助凳子或桌子站稳,每次制作黑板报,我们几个人都要反复移动课桌和凳子。在炎热的天气里制作黑板报,下午课外活动时段,西边太阳的光线直射我们,身上感觉滚烫,脸上满是汗水,擦拭汗水时,稍有不慎,就会把手上彩笔的颜料蹭到脸上。冬季,校园的教室在风口处,寒风呼啸,耳朵感到刺骨的寒冷,手部也失去知觉,难以握住粉笔,正擦拭时,突然一阵强风袭来,细小的颗粒便扑向眼中。
筹备黑板报过程相当劳累,不过每当完成一个周期,我们凝视着内容翔实版面精美的宣传栏,仿佛审视一件充满生机的创作,内心充满成就感与满足。
我与黑板报的缘分始于文艺委员的安排,在那小小的展示台上,我收获了许多成长,在黑板有限的范围内,我释放个性,汲取学问,感受快乐,这段时光至今难忘,每当回想起往事,陈老师温和的面容总会浮现在脑海,是她的支持,让我的青涩变得更加勇敢。
一九八三年八月,我调到上中学的母校,教初一两个班的语文。
每当我路过那块曾经用来出黑板报的板子时,心里总是感觉很熟悉,脑海里会自动回想起以前和同学们一起制作黑板报的时光。
初一下学期刚开始的时候,春天已经到了,我借助课外活动的时间,带领学生前往学校西边的那片丘陵,去感受春天的气息,欣赏春天的景色。
春日郊游时,我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深入体会,用心感受,同时借此机会布置了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描绘春天景象,可以写完整篇章,或者只写部分内容。
这次作文,同学们由细微处见宏大主题,从具体事物联想到人物形象,描绘了美丽的春天,整体水平都很出色。翻阅同学们的每一篇习作,我内心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充满暖意和活力,并且我切实体会到课外阅读积累的必要性。
课外延伸活动以课外阅读和写作为主,那时学校里没有设立图书阅览室,乡村的学生们很难接触到课外书籍,因此我考虑到了利用黑板报。
教室尾端的白板,向来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我认为,应当好好运用这块白板,第一阶段就展示学生春游的优秀文章和精彩段落,在白板这片小天地,积极推进课外阅读与写作,为学生培育阅读写作的兴趣萌芽。
我还觉得,得给黑板报取个响亮的标题。讲课时,临近下课,我提起征名的事,同学们立刻兴奋起来,我让大家每人想个名字,写在纸条上递给我。
我认为,让学生们参与命名活动是对他们的肯定和激励,翻阅那些充满创意的纸条时,仿佛能感受到孩子们昂扬的斗志。第一期黑板报的标题颇具深意,两个班级分别选择了《开拓先锋》和《耕耘使者》作为名称。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外活动,我向学校申请使用了教学楼顶部的两块书写板,分别分配给两个班级使用。为了制作好书写板上的内容,我经常去学校的教务部门借阅相关资料供同学们参考,同时把订阅的关于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出版物也分发到两个班级,供他们制作书写板内容以及传阅学习。
黑板报每周更新一次,各个学习小组轮流承办,在课外时间以及饭前饭后期间,同学们会挑选稿件、进行排版设计、誊写文字、绘制插图等,每一期都展现出独特的风格。通过观察学生们洋溢的喜悦和激动的心情,我体会到这项课外活动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这是我和黑板报的又一段经历, 从同学们踊跃加入创办黑板报的行动中,从学生们对书写阅读抱有的热忱里,我发现了春天播撒的希望,也体会到了秋天收获的满足。
我在一九八六年被分配到县第一中学,起初负责教授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之后还曾担任过学校团委的领导职务。那个时期,团委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协调并帮助各个团支部有效管理并提升黑板报的质量。
我在担任团委书记的初期,一中尚未建成教学楼,所有教室均设于平房之中,每排教室上方都设有黑板,整个校园分布着数十块黑板。
我调配人力将校园内的黑板分配给各个班级的团支部,要求各团支部结合学校和团委的工作情况制作黑板报,并开展评选活动。
在评选活动中,我们发掘了学生中的优秀人才和杰出学生,他们制作黑板报的能力很强,书写粉笔字非常规范,版面构思十分用心,配图也相当出色。
这些学生中包含一些团员负责人,我借助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团委组织了黑板报的技能提升课程,邀请他们进行现场示范,采用学生指导学生的方式,团委开展黑板报的评选活动,让他们负责评分工作。
那个阶段校园的黑板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个团支部之间举行了制作黑板报的比赛,每一期都有许多优秀作品,黑板报成为了校园里一道别致的景观。
编辑黑板报期间,出现了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评选黑板报时,注意到其中很多图画是描绘中学生的漫画,这类漫画对学生有特殊的教育效果。我个人也喜欢描绘中学生的漫画,经常从报刊上剪下相关作品。因此,我策划并开展了一次中学生漫画展览。这个展览从多个视角,对学生的不良举动和现象进行了讽刺和劝导。该校首次举办漫画展览,这既是一项创新活动,也广受欢迎,迅速在校园引发热烈反响,同学们从中获得了深刻启示。
我与黑板报之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时光。如今,当年参与创办这份墙报的那批同学,那些与我保持联系的,他们分别在北京、上海等繁华都市,各自的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还有那些大学毕业之后回到家乡的,他们在各行各业也都表现出了卓越的能力。
这些年,我总回想起跟黑板报有关的经历,至今对它怀有深厚感情,觉得黑板报能在小小空间里培养学生的能力,促成学生自我管理,堪称学校育人宝贵的方法和途径。
近年来,校园多由高楼构成,室外墙壁上的黑板已显著减少,幸运的是,许多学校依然在教室内后方设置了黑板,为学生开辟了一片空间,令黑板报在当代,展现出新的活力,呈现着别样的风貌。
信息报送渠道:可在应用商店获取“齐鲁壹点”软件,亦可在微信中检索“齐鲁壹点”小程序,全省六百名记者随时准备接收您的投稿!